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必要的“消毒”:历史与当代
发布时间:2011-10-04 阅读次数:1356次

  “学养”和“交叉”的讨论看起来还留了个“尾巴”,即“学养”到底是多元的,抑或是单一的,而“交叉”的最终价值又将如何界定?

  就个人粗浅的理解,“学养”肯定是多元的。我这里谈的,除了涉及普遍意义上的学问和修养外,其重点更在于强调,“设计学”的“学问”同样是由深度探索的实践经验与具备抽象控制力的理论,复合构筑起的知识体系;而所谓“修养”,正是其物态的外化表现,包括一件作品、一句话、一篇文章,等等。

  那么,此种解说事实上也反映了艺术和人类高级行为的共性特点,即通过经年累月的锤炼,形成一种既开放又相对程式化的操作品貌,其典型代表,正是昆曲、京剧等传统戏曲。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表演的要害,便在于其鲜活的、能够通过“设计”的巧思和激越的创造力而展露出来的壮舰立体的“生命”价值。对此,现代以某类“学科”的表述进行区隔,首先便成了无奈的肢解。而且,这也是“历史”的一个教训——如若只看到“学科”的特异性,并毫无节制地助长,那么终将因其变为四体不健的“大头娃娃”而走向衰亡。

  还是“历史”这个“词汇”,除了在时间线索上代表一种可能的步伐外,在物质形态上还为“知识体系”提供了维系存在的原料。此即,“历史”是“生命”的时空价值根脉,当生命向前发展,其原初性、支撑性的“结构”,以及紧要且必然的规律,只能来自于曾经的复合“框架”和“营养基”。

  有论者在眼下初尝设计经济“硕果”后,便想当然地要求放弃“历史”的“托举”,疯狂急迫地追逐所谓“设计学”的治理、传播等“跨界”价值。这在我看来,不仅如同“数典忘祖”一般卑劣,同时也说明了那自诩的“成就”又是如何不堪一击。事实上,他们所论及的、“综合”得惊人的“学养”和“研究”,只是形式主义上的“参考”,有些甚至已趋近于露骨的抄袭。

  我还说过,就目前“设计学”而言,真正的“交叉”,主要是从揭示得足够深入的历史研究上起步。这也非是什么“压力”使然,却是从基于前辈“艺人”的经验总结及价值拓进的目的出发。人,只要自身体质形态一天不变,其固有的需求同样不会轻易更动。那么,“历史”自然将成为熟悉自我、理解自我,继而延伸向熟悉创造、理解创造,并开始新的创造的一条必经路径。所以,理想的“设计史”不是形式主义的艺术史、美术史、图案史,也非附庸风雅的生活史、品味史、着装史。它应是社会人群伟大“创造史”的必备成分,有时甚至就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核心元件。于是,如此“复合化”的书写,也是一种“历史”之必然:其首先在背景上便是“交叉”的,到了当代,它更加要求充分揭示出其间的缤纷与多姿。

  可,“交叉”也非点缀几段被歪曲的“名言警句”。我再次强调,这其实是要求我们的研究者,在良性氛围中能够穷尽个人能力,并在一定的健康合作的研究团体里,能够通过累积性努力,将各种“学科”的知识要点吃透,将其间的壁垒打通。

  所以,作为人类创造史及演进历程而书写的设计史,不应存在什么狡黠的闪躲和“简约化”、速成式的世界观。那些连中国古代、西方现代的基本典籍都无法初步读通的“写作者”,应该严令其切实地继续向历史学习、向文明膜拜,以杜绝更多人妄称“设计史家”、“设计大家”的种种可能。另外,还要清肃那种似懂非懂地把握了一些“交叉”技能的城市小手工业者的“流毒”,以免他们借由招摇过市的“设计”,演化成“伪资产者”,甚至是“城市独裁者”的“帮凶”。

  没有设计史的人类史,是不完整的。但,充斥于今的,却是众多更残缺、畸形的“设计史”。假如说,“资产者”因为“仓廪实”而尚还在表面上知道礼节与仁恕,那么“伪资产者”则只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追逐个人苟且的利益;假如说,“独裁者”因为“衣食足”而尚且在表面上晓得廉耻和荣辱,那么其手下的“帮凶”则只会媚上欺下地讨好与催逼。而这,才是对人群间精灵的创造的最大毁坏。(《美术报》)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783099174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