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蓝瑛其人以及六居庵逸闻
发布时间:2011-09-23 阅读次数:1654次

  顾国泰 吴仙松(杭州)

  

  环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四周有条贴沙河,河岸杨柳依依,景色宜人。今年5月下旬,柳荫下突见一位头戴斗笠、手持竹杖的老人临风而立,走近端详,原来是尊高约2米的雕塑。老人黑而瘦,山羊胡微翘,一双丹凤眼略眯。塑像后面一块石屏风,上有一幅题为“万壑清声”的山水画,细辨画中文字,方知老人乃明朝闻名画家蓝瑛。屏风上的《万壑清声图轴》是他的代表作,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珍藏。这座雕塑是自杭州市政工程五纵六路动工以来,作为环城东路的历史碎片之一挖掘出来的。

  蓝瑛本姓徐,名滕,字而上。后改称蓝瑛,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一作1666年)。住城东横河桥四周,居所称城曲茅堂,画斋名凝紫山庄。他擅长大幅山水,风格伟峻老拙,用笔挺劲如铁,同时兼工人物、花鸟、梅竹,据说“王公贵卿获其片纸寸幅有如珍宝”。他与当时的钱塘县令顾咸建为至交,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杭,顾咸建拒降遇害。蓝瑛悲愤不已,竟去城东土桥边的莲居庵皈依佛门。

  蓝瑛在明清期间享有盛名,当时的《桃花扇》一书里有专门描述这位高士的章节,清乾隆帝也曾在多首诗里提到,如“傍峰不见旧梅英,石道无情迹怆情。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诗中的碑版就是世人所乐道的梅石双清碑(即梅花碑),为明时画坛浙派巨子蓝瑛与清初画坛大家孙杖,依照南宋德寿宫后圃里的芙蓉石、苔梅所画。史载乾隆帝极为看重。

  清代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上:“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为极……”画史上把蓝瑛纳入浙派的范畴,称他为浙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位是戴进和吴伟),后因风格差异,画界又改称蓝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千百年来,画家名人辈出,但能够开宗立派的不多。

  记得去年都市快报读者论坛上曾载一条消息:一位思乡游子想了解城东一个叫六居庵的地方(他的父亲曾在尧典桥小学执教,六居庵为校舍),可惜报上后来一直不见下文,说来这个六居庵与蓝瑛还有不解之缘。

  六居庵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崇寿院,建于五代晋开运二年(945年),曾几度兴废。史载该寺在明初重建,改称因果院,不久归并四周的崇福寺,万历年间由僧人月明玺再建,乡民只知道一个姓月的僧人住在里面,久而久之就都叫月居庵了,后讹为六居庵,如今庵名成了地名。

  六居庵今属机场路边的三里亭小区,在三里亭苑一区一带。古时那座庵的具体位置在三里亭苑一区的天杭实验学校四周。据当地老人说,抗战前的月居庵很大,殿内金碧辉煌,有三进,殿前有一口很大的放生池。解放后成为村里的仓库,不久因坍塌而自然消亡。清朝时,月居庵在城东一带颇有名气,原因就是殿内有一巨幅山水壁画,系蓝瑛真迹。该画是月居庵镇寺之宝(蓝瑛画山石有独到之处),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感慨之余留下不少诗文。如称“此翁之石今绝无……此画由来世所宝。眠云啸月几春秋,愿持片石从吾老” 等。清乾隆进士翟灏在他的《艮山杂志》里有具体记载。

  蓝瑛塑像为何不放城东横河桥四周,而放此处?原因不详。城东历史碎片很多,有些还很珍贵,像同属城东的闻名画家、“浙派”画艺创始人戴进等,相信这些历史碎片也能一一挖掘,串成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珠链。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名人  名人轶事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18819713592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