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树根书法,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自是情理之中事。 每当书坛浊流横卷之际,人们往往呼唤清纯;每当书坛俗气浸满之时,渴望雅风吹拂,是世人心声所系。 千人一面的流行式、卖大力丸般的庸俗化,让人视觉备受煎熬之后,当然会想寻找一点雅致与清新。 树根书风,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确有着学术层面上的意义。 淮河流域,是一块诡秘清新的文化土壤。这里曾闪现出华夏古老文明之光,构建起以道家文化为支柱的中国哲学史大厦。这里是自然与人文契合最早的典范之地。自然孕育人文,人文涵养自然。淮河文明的生生息息,使这里的文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未因时代的推移而蜕变。树根之“根”植于淮河文明的土壤,其书风的孕成,当然不会与此无关。 我欣赏树根的作品。其用笔,干净利落,在法与度的把握中,不温不火,不激不厉,转换轻疾,但顿挫分明;对笔性感觉敏锐,又能流畅连绵。在书写的过程中,他总能把握得有分寸、有秩序,心态始终舒缓,决不见急躁与散漫。我们说,书法创作是精神劳动,心态当然是至关重要的。我佩服树根,他总是有一个好心态。 树根书法透露的气息,是一种清纯。他不是表演,更不卖弄,不自诩高深,也不标榜老辣,而是自吟自唱,灵苗自探。 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主流文化往往面临着尴尬。趋从还是自守,至为两难。然而,有主见的文化人,难能的,是守住自己的心灵底线,保存着一片心灵净土。树根属于这一类。他心底有一种期盼,正如他自己所说:董其昌书风,是自己内心追趋的目标。在晚明市民文化的浪潮中,在书坛张扬个性的争奇中,董氏不事张扬,坦言应对,以自己的自信与淡化,构建出了自己的书法圣坛。树根的选择,是具眼力的。 当然,树根书法的路还很长。相信他随着阅历的增长,学养的厚植,其书风自然会更温醇、更蕴藉而不可限量。 (作者杨士林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童树根,号欣坦、别署双研楼主,安徽凤台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结庐书法社秘书长、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亳州三曹书画院院长、安徽省社会组织联合会文化类专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童树根自1982年师从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教授,作品先后获安徽省第二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团体会员展一等奖、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佛教书法大展”、“第三回大韩民国文人书画展”、“经典与当代书风----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中国铁路十人书法作品展”。勒石于泰山碑林、包公碑廊,其作品被全国多家艺术馆收藏。并在《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中国楹联报》、《当代书画家》、《安徽日报》等多家报刊作专题介绍,传略收入《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书法家大辞典》。2000年7月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十佳青年书法家,应聘担任安徽省首届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中国(亳州)首届中国医药书画大赛评委,参与《中国书画篆刻年鉴》的编审工作;2007年5月随安徽省书法代表团出访日本。曾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浩联合举办书画展,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2013年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曾出访日本、韩国作书法交流。
通联:安徽合肥市琥珀山庄花园村160幢结庐书法社 。手机号码:13965096375
作品1
来源:辉煌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