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生卒年不详。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这种风格在唐代风靡一时,在唐代壁画中可窥见其影响。唐人把曹氏这一风格特点概括为“
曹衣出水”,颇得其形象,可惜的是,曹仲达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来源:中国文物网)。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
曹衣出水”样式。
唐代张彦远说曹仲达师承袁昂,并说“袁尤得绮罗之妙”。也就是说曹仲达继承了中原魏晋以来的汉族文化传统,掌握了绣罗人物的技巧,即一种工笔重彩所应用的粗细一致、细劲有力的线条,把这种线条应用来画菩萨与佛像的衣饰,又带着明显的外来文化的色彩。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
吴带当风”主要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而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
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画笔下的人物,多用状如兰叶的线条表现衣褶,使之有飘扬逸动之势,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这种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人称“
吴带当风”。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
后世影响
“
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作为两种风格对比十分鲜明的宗教美术样式,早在唐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之后对佛教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曹衣出水”的风格在当时将外来的异域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使得中国人耳目一新,为佛造像风格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而“
吴带当风”的风格更是在之前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并对后来的“周家样”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世的高益、高文进、武宗元等人都受到其影响,直到元、明以后。
(文/知冬 来源: 中国文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