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村“体检”
《典藏·今艺术》1月号
去年底,在台湾已经展开了对于台湾艺术村的访视,以此收集资料、厘清相关议题。艺术村作为文化政策的一环,其补助的实质成果为何?目前是否遭遇瓶颈?未来的发展又将如何?本期专题就给台湾艺术村来一个岁初总“体检”。其中会回顾一下台湾艺术村的“大事纪”,谈谈“从空间到网络,艺术村的时代转变”,也对“多样貌的艺术村可能”提出期待。
传承创新郑午昌
《书与画》1月号
郑午昌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30年。这30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是海上国画家面临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抵制西方影响,或以怎样的形式来改良或革新传统,这些自20世纪初一直困扰着画界。郑午昌的艺术生涯无不与这一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元四大家”的名称演变
《美术观察》1月号
关于“四家”的说法,是中国艺术史上一种有趣的现象。如南宋有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明代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初有四王、四僧,诸如此类,代表着艺术批判和历史研究的既定看法。从“元四大家”的情况来看,这种命名法带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在元人评论中,赵孟頫、高克恭是不可缺少的领袖人物。可是,在明中后期的批评家看来,元初画风终究还是过渡性的,只有元末四家才真正完成了划时代的风格创造。
录入编辑:薛冬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