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书法》杂志社的邀请,即将举办书法男女二十家作品展,心情格外激动。
在这里向主要策展人胡传海老师及主办单位表示感谢,感谢我的书法能被你们认可。正是因为你们的认可,才有我不竭的创作动力。
于是再次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为什么爱书法。
我想,我也不明白,也许是因为孤独,也许仅仅为了愉悦,愉悦自己孤寂的内心;也仅为了让自己的心洁净,在洁净之中让心情宁静。
我从小就喜欢涂涂写写,当时父母受到那个时代的冲击,我真的很孤单。那时涂涂写写,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慰藉,却没有什么目标。
15岁,开始有了写日记的“嗜好”。记得学校的老师想着法子,把我们写的日记交上来审查,那时的写作动机,大概是想捕捉自己的心情。或许捕捉心情便成了最早的心情文字,但与书法无关。
书法心情真正的开始是读高中时,那是一次偶然。在书店买来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与风景的对话》,看着,读着,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很崇拜这位日本画家。因为他的画都不是凭空臆造,他每做一幅画必有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情与画境交融,像清澈的河流流进你的心田。
就这样,我开始思考书法的心情、书法的语言、书法的表情、书法涵盖的人的的精神。一方面,让懂作品的人,倾心于你的书法创作;另一方面,让不懂书法的人,也能通过一种方式理解你的作品。
就这样,我“捕捉”了这么多年,从读书到做事,从单纯无忧的少女,到复杂多变的成年。我想,这捕捉的欲望大约就是最原始的书法心情。也许,所有艺术上创作的动机都是为要“捕捉心情的刹那”而来的。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都是作者心情的映现。王羲之写《乐毅论》,因感伤于乐毅的悲惨遭遇而字体也表现得低沉伤感;颜真卿《祭侄文稿》,通篇涩笔疾势,无不是那种渗透于纸质里的大悲痛所致。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一股冷气直逼人面,沉郁悲怆,却透着坚毅的品格。《兰亭序》为世人仰慕,笔法精湛,无不如意,古今谁能超越?我想,一个书家生命的过程也就是书法的过程,对于书家来说是一个“觉悟”的过程,不断的写、不断的提高,从而不断的感悟。周而复始的持续下去,这便是书家为艺一生的演绎过程。
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藏太丰富了,穷其一生也难撷万一。
平日,一个人坐在书斋,一坐就是一天,有时喜欢白天,有时喜欢黑夜,直到眼睛模糊,手臂酸痛。那份体味的感觉让心情美丽。黑的夜,月的明,白的晴,随着心情的脚步,走进微雨,走进秋霜,走进冬雪,走进爱。徜徉在静的夜,浪漫,气息沉静,身心飘飘欲仙,笔底的风光让我流连忘返,在优雅中体味怡悦,在细腻处体味委婉,在柔软的心里浅唱,在毫端中寄托梦幻、快乐、自我、激荡、果敢。演绎的是生命最华彩的提按。
假如没有书法那日子该是少了多少快乐?尤如生命没有色彩,没有灵感的空白,而生命的意味便是这有意味的形式。或许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在尘封中选择遗忘,在生活的每个片段中,选择压缩和剪裁。于是生命中少了作为一个人最为精彩的一页。我想,一个人一生,无所事事,是不可容忍。此生就让我活在书法中,在书法中散步、呼吸,与书法水乳交融,相濡以沫。每日能触摸我的字迹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这如同面对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婉约似兰,清新、洁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