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碑帖收藏家连毅:碑帖文化价值高出字画百倍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3-23  阅读次数:3453次

 

<a碑帖收藏家连毅碑帖文化价值高出字画百倍 src="../../../uploadfile/20130323/20130323002656_32.jpg">

连毅,字开石,号祥峰,又号逍遥天子,北京大兴人。幼随大收藏家杨鲁安习字,20世纪八十年代又向著名书法家李鹤年、著名篆刻家蓝云等问艺,已故津门女书法家王千曾指点他对碑帖的收藏与鉴赏。其目前在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工作,现为天津市印社办公室副主任、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天津北斗画院院长、天津收藏家协会书画碑帖研究会会长。

<a碑帖收藏家连毅碑帖文化价值高出字画百倍 src="../../../uploadfile/20130323/20130323002658_11.jpg">

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碑帖过去一直属于“雅藏”,因为它既能体现收藏者的品位,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然而,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上,碑帖并不像书画、瓷器、家具那样受人关注,估价也与字画相差甚远。

天津收藏家协会书画碑帖研究会会长、碑刻收藏家连毅认为,目前碑帖的价值被大大低估,按常理来说其文化价值应该比字画高出百倍,“因为碑帖是字画的‘祖宗’,也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两者不能本末倒置”。

碑帖先提升个人修养

连毅痴迷收藏碑帖与他长期从事书法创作有关,因为爱好书法之人绝大多数都有研究、鉴赏、临摹碑刻拓本的习惯。自幼随著名书法家杨鲁安习字的连毅在20世纪八十年代曾向著名书法家李鹤年、著名篆刻家蓝云等问艺,还曾经在碑帖的收藏与鉴赏方面得到过已故津门女书法家王千的指点。

在连毅看来,想收藏碑刻拓本必须博学多识,不仅要懂得书法,更要了解古文字学、碑版学和历史。“碑帖对收藏者的国学水平要求很高,收藏者必须博古通今,方能在潜心钻研后披沙拣金。当初我和老师学习古文字学时,先生把每个字的来历都讲得特别透彻、清晰,只有了解字的来历,才能从碑帖上获得关于书法的感悟。每个字都可以产生变化,既能变小也可以延伸,大大开阔了视野。有些人不论写哪种字体,楷书也好隶书也罢,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人多半不清楚字的演变和来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名联,在连毅创作的书法作品中,5个“声”字、5个“事”字写法无一相同,有的从汉砖演变而来,有的源自大篆,有的与小篆颇有渊源,还有的与金文有关。种种精妙的变化都是连毅从碑帖中感悟所得,“碑帖是书法的根基,但收藏碑帖并非简单地只学习字的写法,而是要读帖。写书法需要融会贯通,读的碑帖越多、领会的知识越多,自我发挥得越好。每当在碑帖里遇到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我都会把它背下来、写下来,逐个反复研究、论证。”连毅说。

修复明拓孤本《山河堰落成记碑》

除了废寝忘食地研究碑帖外,连毅还自觉承担起了保护这项古老收藏的责任。为了尽可能地搜集碑帖避免其流失,连毅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买藏品上,而且还呕心沥血地复原了多张已经被判了“死刑”的碑帖

被连毅花两个月修复好的《山河堰落成记碑》是汉中地区分布在褒斜古栈道南端的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的104种摩崖石刻中的最大一块碑刻,里面同一个字有十几种写法。摩崖刻晏袤书,隶书十六行,行书九字,字大六寸许,碑文书法飘逸自然,显示出宋代晏袤的隶书深厚功底。

这幅《山河堰落成记碑》当初已呈碎片状,上千片巴掌大的纸凌乱无序地放在包袱里,看到如此破损的情况,不少人都劝连毅别干这种受累不出彩的活儿。可连毅知道这是孤本,如果自己放弃的话世界上又将失去一件精品,哪怕再困难也要试试看。

于是,连毅和朋友们开始了修复工作。幸运的是,这幅碑帖采用棉纸印成,有些地方可以用最轻的力道一点点搓开。每清理好一张碎片,连毅都用图钉钉在墙上,最后工作室整面墙都被钉满了,一共用了1000多枚图钉。后来,这幅“痊愈”的《山河堰落成记碑》参加了天津“首届中国历代碑刻拓本收藏展”,是其中拓片尺寸最大的一幅,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成为普及碑刻拓本知识难得的实物。

碑帖文化应得到完整传承

虽然碑帖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其在收藏市场上却是冷门。“尽管通过各种拍卖会、展览的宣传,碑帖现在的价格有所回升,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它,但是真正懂碑帖文化的人仍旧太少。有句俗话叫‘家财万贯不如宋纸一片’,碑帖不能再生,所以它的价值远远超出字画百倍。以前懂碑帖的人多为大学教授、学者、书法家等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现在很多收藏碑帖的人都看重它今后的升值潜力,不屑于研究其文化,这种收藏理念是错误的,更是可怕的。”连毅忧心忡忡地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振兴碑刻拓本收藏,将这项文化完整地传承下去。

连毅认为,年代久远且涉及名家作品的孤本、善本升值潜力最大,比如唐拓、宋拓等早期的拓本,这些拓片存世量少,市场价格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市面上出现的旧拓片都存在造假现象,藏家出手须三思而行。

 

 

<a碑帖收藏家连毅碑帖文化价值高出字画百倍 src="../../../uploadfile/20130323/20130323002659_35.jpg">

收藏故事之漏宝记

擦身而过的神秘拓本

2010年夏天,连毅在沈阳道市场闲逛时发现了一幅长3尺、高1.5尺的碑帖,他拿起来看了半天也没认出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于是便认为这幅碑帖极有可能是作伪品。因为他觉得自己学过古文字学,最起码也能认得几个字,但是这幅碑帖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得,全部都是异体字。

“这幅碑帖多少钱?石碑在哪里?”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连毅问卖主。“1万元,陕西。”卖家惜字如金地说。“我能去看看石碑吗?”连毅又问。“不能。”说完这句话后,卖主再也不回答连毅的问题了。连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怪的卖主,于是开始仔细研究碑帖上面的文字。

虽然碑帖上写的都是篆字,但却像天书一样,既像大篆又不像大篆,说像契丹文又不像契丹文,连毅当即便认定这幅碑帖是假冒品,拍拍手上的灰便回家了。吃过晚饭后,连毅开始琢磨下午的事,他心想现在作假是什么值钱做什么,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人们认识的,这件东西没人认识自然也没人要,因此推断它不是假的。而且它不像粗制滥造的成果,字体特别规范。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下午的判断可能是错的,那幅碑帖应该不是假的,上面的文字很有可能是还没有发掘的少数民族文字。

想到这里,连毅决定下周再去看看,谁知到了下周,他转遍了整个沈阳道市场都找不到那个人。连毅心里别提多后悔了,直到今天还在怪自己为何没有出手将其买下,因为他或许错过了一个极有价值的重大发现。

 

 

收藏故事之上当记

珍品碑帖 有借无还

尽管连毅为人十分低调,但圈子里不少人都知道他手中有好东西而且舍得为精品花钱,一些人便打起了歪主意,想出了“只借不还”的“高招”,这令连毅吃亏后只能自认倒霉,但是有时也因祸得福。

花开两朵,暂表一枝。一天,一位比连毅大几岁的朋友上门来找他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藏品。“听说你手中有《元飓墓志》,真的假的?”朋友故作神秘地说。“没错,我是有一本,前阵子刚得到的。”连毅不知对方何意,便诚实答道。“太好了,我最近在琢磨一种创新写法,正愁没有思路,你这本碑帖能不能借我看看?”朋友终于说出了此次的目的。“没问题,只是我需要找找,东西太多太乱了,等我找到后给你送去。”连毅承诺道。

几天后,连毅从堆积成山的碑帖中找到了朋友要的《元飓墓志》,立刻给他送到了家中。朋友得到此帖后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并许诺尽快归还。连毅并未对朋友限定归还时间,因为他懂得写书法之人的心思,每个爱书法的人对字帖都有常人难以理想的热情,特别是孤品、珍品,更是捧在手上就放不下,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临摹拓写。

后来,这件事在圈里流传开来,不少人都上门找连毅借碑帖看,而且一张口就是孤品、珍品。起初,连毅仅仅把借碑帖一事当作正常的艺术交流,但是一年后,还有几幅碑帖未被归还且杳无音信。连毅打电话给借碑帖的几位朋友,得到的答案却十分相似:现在碑帖不在我这里,不知道让谁拿走了,我再给你问问,有了消息就拿去还给你。

听到这些雷同的回答后,连毅突然明白了,原来这是预谋好的“只借不还”,其中《龙门二十品》、唐代书法家米芾的宋拓本等恐怕都难以再收回了。出现这个结果,只能怪自己警觉性不强,让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好在自己觉醒得还算及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再来说说因祸得福。连毅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了一幅汉碑拓片,当即便表达了购买意愿,谁知拥有者既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连毅十分困惑。为了这幅拓片,连毅前前后后一共去了朋友家5次,终于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换得朋友点头。朋友看中了连毅收藏的一幅陈曼生的对联和7个印章,遂提出以物换物。连毅犹豫了,因为那幅陈曼生的对联也是他的心爱之物,但是一想到那幅汉碑拓片,连毅咬牙同意了。

可能是得到这幅汉碑拓片后太兴奋了,连毅逢人便讲自己又收到了一件珍品。一位北京的朋友得知后专程来到他家,表示想借去欣赏。连毅觉得这个朋友还算靠谱,便一口答应下来。谁知连毅几个月后给这位朋友打电话无人接听,再过些日子朋友连电话号码都换了,根本找不到人了。连毅心中的沮丧劲儿就别提了,自己还没看上几眼,就让人拿走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然而这次幸运女神站在了连毅这边,几日后连毅在市场上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一幅精品碑帖,之前阴霾的心情一扫而空,并把这当做了一次因祸得福。

 

 

千里迢迢背回一麻袋碑帖

连毅收藏的千余件碑帖中不少都是善本、孤本,这些宝贝大部分源自他的“第一桶金”,那是朋友在20世纪八十年代邀他远赴山西、花光身上所有现金挖来的。这“第一桶金”不仅奠定了连毅的收藏基础,也让连毅在书法造诣上受益匪浅。

“我只留下买火车票的钱,剩下全给你”

二十多年前,一位在沈阳道市场开店的朋友找到连毅,问他有无兴趣同去山西考察一批碑刻拓本。那时刚刚开始收藏碑帖的连毅对拓本的热情度尚且不高,出于凑热闹的心理,他和朋友登上了开往山西的火车。直到现在,连毅自己都说不清当初为什么会如此爽快地和一个并不十分熟的人,前往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碑帖,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与这些碑帖缘分不浅。

连毅和朋友两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西,连旅馆都没来得及找,便直奔出售碑帖的人家。这户人家虽然住在市区内,但是屋里的陈设十分简陋,一进门便能看到床,桌上摆着一个录音机,桌边放着两三把椅子,连沙发都没有,更不用说彩电、冰箱等当时的“豪华”家电了。起初,连毅心里并不看好这户人家手中的碑帖,在他看来,这样条件的家庭估计不会有价值极高的祖传碑帖

当主人把所有的碑帖都拿出来后,连毅立刻改变了自己之前的判断,因为这些碑帖全部是原拓本,而且年代久远,这趟来山西真是不虚此行。“你们要是有意的话,给我1000元这些全部拿走。”主人的叫价把连毅从欣赏的状态拉回了现实之中。1000元?那个年代,这笔钱相当于连毅好几个月的工资,绝对是一笔大数目。

同去的朋友见状,立刻暗地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连兄,我就是来看看的,这堆碑帖我可买不起,太贵了。”连毅心中也暗自喊贵,但又不能将这些碑帖的身影从自己的脑海中抹去。书法造诣极高的连毅平日一看到精品碑帖便无法自拔,恨不得天天把碑帖拿在手中研究,如今见到了大量的孤本、善本,自然更是不能挪动脚步了。

连毅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把仅有的500多元全部放在桌上,真诚地看着卖主说:“兄弟,这是我身上所有的钱了,你给我留下买火车票的钱,剩下的全部都给你。如果你同意,我就把这些碑帖带走,不行的话,就当我和这碑帖没缘。”卖主大概没想到连毅会如此实在,思考片刻说道:“行吧,看你挺厚道的,就都给你吧。”

于是,连毅用麻袋将1000多幅碑刻拓本背回了天津。从火车站出来时,周围的旅客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连毅:头发蓬乱,浑身汗味儿,还背着一个鼓鼓的旧麻袋,连前来接他的朋友都没有认出来,难怪这幅落魄的样子会被他人误会。不过连毅自己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满载而归,他心中充满了喜悦。

保存失误 千件碑帖仅剩五分之一

连毅把1000多幅碑帖带回家后,当晚心情十分激动,整宿没合眼,天一亮就开始整理。由于当时他还居住在临建棚里,条件不好,所以就简单叠放了一番,精品在上,普品在下。由于居住空间有限,连毅只能把这袋碑帖暂存在厨房的角落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在日后让他懊悔不已。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连毅安置好这批碑帖后,便将这件事忘在脑后,几年后搬家时才想起厨房里还藏着“宝贝”。当他打开麻袋时,这批被遗忘的宝贝大部分已经腐烂了,有些发霉的碑帖见风后便“灰飞烟灭”。看着这袋碑帖的“惨状”,连毅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滴血,花大钱辛辛苦苦从山西背回来的碑帖居然因为自己的低级失误而毁了。

幸而连毅从中找出了一部分毁坏不严重的碑帖,又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复原了不少,留住了五分之一的拓本。但是很多碑帖在复原后变得十分脆弱,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比如唐刻《大智禅师碑》宋拓本,修复后便一直被连毅卷起珍藏,因为再打开就面临着毁坏的风险。

经过这次教训后,连毅再也不敢“怠慢”手中的藏品了,该裱装的裱装,该收入樟木箱的迅速整理好,类似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相关书画知识: 收藏家连毅  碑帖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28328895568848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