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开封,卢玉民对这座积淀丰厚的古城充满了深情,为了弘扬古都开封的收藏文化,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把收藏的200余块瓷板画提供给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展览,将10块瓷板画无偿捐赠给开封市博物馆,每块价值20余万元。
卢玉民的瓷艺博物馆也有一个“月圆会”,聚集着开封的书画艺术家、藏家,他们像“珠山八友”一样谈诗论画、评藏品。他们弘扬的是历史文化,留取丹心,烛照后世。
坐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世界中,听开封市瓷器收藏家卢玉民讲陶瓷发展历史、瓷器艺术以及倾尽毕生心血赋予瓷器艺术生命和永恒魅力的艺术大师珠山八友(统称)——晚清民国一群有着极高艺术造诣和修养的艺术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带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卢玉民如数家珍、满怀激情地追溯中由远及近,姗姗走来。于是满屋子温润的瓷器有了生命,有了或飞扬或沉静的个性,它们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符号。
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土与火的凝练,千度成陶,成为可餐可饮,可以向先人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承载思念的器物,神圣、神秘。 商代开始出现原始瓷器,经过漫长的摸索总结,烧制出的器物表面上有一层薄薄青釉的原始青瓷。
到了汉代,随着烧制艺术的日臻成熟,青瓷开始随丝绸之路传播到周边国家,中国瓷器的出现,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进度,中国因此被称作“瓷之国”。瓷器——中国,英文这样定义。
西晋的青瓷在实用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纹饰,莲花瓣纹代表着佛教。南北朝出现了白瓷,这在瓷质上是一个飞跃。唐朝越窑和邢窑烧制的白瓷质地晶莹纯净,陆羽在《茶经》高度评鉴“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北宋出了一位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他把瓷窑筑进皇宫称作官窑,网罗天下瓷器艺人,烧制出仅供皇宫使用的器皿,精美华丽。随后,民间的各种窑系迅速崛起。
元朝的青花瓷、釉里红丰富发展了彩瓷。明代在景德镇专门设立的御制官窑,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加上红、黄、绿、紫,“斗彩”、“五彩”、“珐琅彩”异彩纷呈,瓷器艺术进入全盛时代。清雍正朝烧制的“粉彩”,乾隆朝烧制的转心瓶,把瓷器烧制技术推向高峰。瓷板画的出现,将瓷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彻底分离。“珠山八友”,一批专门创作瓷板画的艺术家闪亮登场。
珠山是景德镇的代称,八友之首是王琦,以人物瓷画见长。徐仲南,擅长画竹。邓碧珊,擅长画游鱼海藻。何许人,擅画雪景山水。汪野亭,擅画山水。毕伯涛,擅画翎毛花卉。王大凡,擅画人物。田鹤仙,擅画梅花。刘雨岑,创水点桃花技法,擅画花鸟。程意亭,擅长花鸟。这些艺术家不拘一格,每到月圆之夜,他们喜好聚在一起切磋,以提高艺术水平。珠山八友最初的名字就叫“月圆会”。机缘偶得,卢玉民的收藏生涯就是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开始。
卢玉民那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题写匾额的瓷艺个人博物馆里,收藏200余块瓷板画,占珠山八友作品存量的1/3,坐拥瓷板画、瓷器、木雕、根雕、字画等3000多件藏品。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从不用金钱值衡量、计算所拥有的藏品,一个收藏家的幸福是守望着着眼前这些宝贝,在千百次的凝望中完成一次次的精神的升华和灵魂的洗礼。一个收藏家的使命是把这些藏品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