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能重復,藝術貴在創造,重復就意味著沒有創造,沒有創造也就談不上藝術。古往今來,許多藝術家為藝術的創作進行了不懈的奮斗,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無與倫比的激情、與眾不同的靈感以及嫻熟的繪畫技巧,創作了無數的不朽經典杰作。
以西方荷蘭畫家凡高為例,他一生畫的植物和花卉及自畫像最多,但沒有一幅是重復相同的,有人說,從這些植物與花卉身上,凡高體驗著生命的精彩和生機,每幅作品都洋溢著青春的活力。1987年3月,倫敦克裡斯蒂拍賣行曾推出過荷蘭凡高在1889年創作的《向日葵》,此作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凡高的一生,畫過多幅《向日葵》作品,其中,有的毀於戰火,有的藏於博物館,這次上拍的特別名貴。凡高生前曾揚言:“我敢向你保証,我畫的《向日葵》值500法郎”。生前遭遇坎坷,一生隻賣出過一幅畫的凡高,在他去逝20年后,被人們推向了高峰,這恐怕是凡高生前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當《向日葵》在拍賣會亮相時,受到了眾多國際富豪們的追捧,結果以2475萬英鎊(當時折合3985萬美元)被日本一位商人吃進,創當時繪畫拍賣史上空前紀錄,凡高一時名揚天下。1990年5月紐約佳士得推出他的《加歇醫生的肖像》,拍賣時受到買家熱烈追捧,最后獲價8250萬美元,這一最高價一直保持了10多年。
尤值得一提的是:凡高一生畫過40多幅自畫像,有的是描寫痛苦恐懼、自我懷疑﹔有的展現呆僵木訥、充滿哀傷﹔有的突出神經緊張、身體疾病﹔更有的表現死灰頭發、滿臉皺紋、胡子粗硬、牙齒鬆動的小老頭,甚至凡高自己也稱他為“死亡之臉”。所以,盡管題材相同,但表現的自我情感卻幅幅不同,張張精彩,尤其是他心裡憧憬向往那種燦爛的、充滿陽光的生活讓人感慨萬千和無限惆悵。其中,1883年創作的《耳朵上扎繃帶,叼煙斗的自畫像》是凡高在“割耳事件”后不久的自畫像,從畫面上看,凡高臉部沒有胡須,也洗得特別干淨,絲毫看不出有痛苦和精神錯亂的痕跡。據史料記載,凡高那時因割耳曾被當作瘋子送進精神病院,其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但在畫上他顯得十分的平靜,而且還從容地叼著煙斗。盡管畫面紅色背景讓人刺眼和緊張,但包裹在厚外套、棉帽和繃帶下的受傷凡高,內心蘊藏的則是對割耳的鎮靜自若,對苦難及不公正社會的抗爭。而1888年創作的《給高更的自畫像》中,背景卻改用綠色,臉部都是胡須,頭發十分稀少,臉部的表情似乎很有自信心,有專家認為,此幅自畫像是凡高尋求精神超越的宣言。凡高最后一幅自畫像是1889年創作的《沒有胡子的藝術家》,這件力作是凡高為他母親70歲生日而作的,也是他傾注全部心力的最后一幅自畫像。當時他生活在一家收容所裡,剛剛在一次精神病發作之后重新操起畫筆。那時,他極度迷戀肖像畫藝,並一氣創作了6幅肖像畫,其中包括3幅自畫像,此幅自畫像以粗獷的筆意坦率地暴露了自我,蘊含著幽深而悲傷的情緒。他那炯炯有神、咄咄逼人的雙眼,對准了當時社會冷酷無情的現實,攝下了丑惡和在丑惡中掙扎的美,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在我國現代書畫藝術家中,張大千無疑是一位佼佼者,他與凡高一樣一生畫了很多自畫像,但是,每一幅自畫像都不相同,或是背影、或是正面、或是側面、或是頭像、或是全身、或是站著、或是坐著,每一幅所要表達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
中外名家的經典事例詮釋了“藝術不能重復,藝術貴在創造”的至理名言,細細品味,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