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陈鼎坤老师巨幅国画《黄河颂》观后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24  阅读次数:7892次

陈鼎坤老师巨幅国画《黄河颂》观后感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七十年前,赤县神州陷与日寇铁蹄之下,诗人光未然在东渡黄河转移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的途中路经宜川的壶口瀑布,国破山河在由之而来一曲《黄河大合唱》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时光荏苒,尽管这个世界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九曲黄河却依旧是浪淘风簸自天涯。而浪淘不尽是多情,陈鼎坤先生带着自己一个日思梦萦了二十年的梦,来到了波澜壮阔滚滚东去母亲河边,来到了这个象征我们民族的伟大意志的地方,创作出了同名巨幅国画《黄河颂》。要用他的如椽巨笔描绘出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祖国和民族如同九曲黄河一般亘古不变的那种昂首阔步永往直前的伟大传统和开拓精神,奏响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这正是鼎坤先生创作这宏篇巨幅的《黄河颂》的真实写照。在遇见陈鼎坤老师之前我对国画所知所见甚少,但当站在这幅宏篇巨幅面前之时,虽还尚未来得及通览全篇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已觉宏大气势笼天盖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直欲倾泻而出扑面而至。而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奔流而下的河水之中更有峥嵘巨岩卷起千堆雪;河岸边则群山耸立,上连霄汉,更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卓然之姿。在青山之上,一轮白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身旖旎云霞之中,唐人王之涣的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尽在于此矣。在群山之颠,云霞之侧,“黄河颂”这三个大字赫然在目,字体古拙如点睛之笔,力透纸背,非隶非楷却又亦隶亦楷。鼎坤先生此宏篇之神韵气势若黄河之水般接天而来,滔滔东去,将壶口瀑布那雄浑之景观尽收画中,黄河流至此处,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到30米,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故名“壶口”。 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鼎坤先生因此奇观而被激发起创作灵感,才思泉涌,这正如前人所说“以人为师又怎及参悟造化以天地为师”,但外师造化固是必须之前提,但若要真的中得心源,能够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则远非易与,往古来今,天下四方皆是如此。为达至此境界庄子说要“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克尔凯廓尔则说:所谓“我的”这个简单的指示词,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第一种是诸如“我的财产”这样,指的是属于“我”的事物,而第二种则是如“我的事业”,“我的爱人”,“我的祖国”这样,指的是我所属的存在,我们对为之倾注毕生可为其付出一切的事业,爱人,祖国。而我们的信仰,则正是由于我们对无限者的激情,而选择的一种客观上的不确定性。这和我们中国人一直推崇的“天人合一”何其相似?鼎坤先生在艺术道路上的苦心孤诣,虽九死而未悔造就了其将万里山河写入胸襟的气魄,席卷八荒的霸悍和先生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宏愿互为表里。如夫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正是由鼎坤先生胸中这至大至刚一以贯之的浩然正气,才能通过笔端将其贯通这丈幅宏篇。
神气既足,方可意至手随,既而鼎坤先生在技法上通古博今,既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法之精粹,运用散点透视,在此巨卷的左部,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中的三远概念而不拘一格,最左侧的中景险峰是自山下而仰山巅之高远,其腰间萦绕之云雾更显其峻拔之势;同是中景瀑布岸边则是群山连绵不绝,由前山苍松遒结间而窥山后之深谷愈发穷尽迥远,谓之深远;而在远景处,由群山望白日所依之远山而更显苍茫之色,则谓之平远。这样丰富多变的空间构图使得观者神游物外,置身天地之间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饱揽山川灵秀而不为一地所拘;线,点,墨块的起止无定,交织掩映,不拘形似而舒卷腾挪,中国山水画用色为一大难关,用之过则腻而俗,过亮则火而燥,用之少则灰而薄,谓之“色难”,而鼎坤先生的用墨色真是达到了“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神应泣”其山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水墨勾勒皴染为主,淡赭淡青颜料则运用其间的的浅绛山水,青葱翠绿,红枫黄石,此为不为一时所拘而春秋风采皆在。云蒸霞蔚,层峦叠嶂,远景处用寥寥数笔而激流奔腾接天而来以至充塞乾坤则是用大写意的手法,同时在瀑布的描绘上鼎坤先生上承李可染老先生的技法,将其计白当黑将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的技法发扬光大加以扬弃革新,在宽广的瀑布中大量使用留白,将壶口瀑布急流飞溅而起的漫天水雾的“水底冒烟”的奇观展现无遗,更彰显气韵流动不滞与物;同时又广泛吸取西方风景画中油画和水粉画之长,吸纳了其鲜活的色彩光影表现手法而细致明丽,使红日霞彩流光闪耀,而鼎坤先生描绘惊涛巨浪卷起千堆雪上因采用油画中用光影来在平面之中构建物体三维形貌的手法而使其更具灵性实感,观之仿佛耳边都满是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的巨大轰鸣和在山谷间的回响,正如旱天惊雷。鼎坤先生在技法上中体西用,不拘一格,正是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山水相依方为形胜,若非群山雄峙,郁水环流则何来陆游所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而鼎坤先生之所以超越同侪,此作之所以卓而不群者很大一部分也正在如此,历代不乏明家描绘此地之雄浑激昂,大气磅礴,然有水无山,诚寂寥难堪,为百密而一疏尔。而先生此作后则再无此撼事。群山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观此画而知古人诚不余欺也。观其画卷,黄河之水远接天际云霞,汹涌澎湃奔腾万里而来,用几笔将远景和中景微妙的过渡连接起来,将物象间的界限去不留痕。颇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共孤骛齐飞之感,然又有变化, 然而鼎坤先生利用水粉画的特点表现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的明丽酣畅渲染出画中云霞缭绕白日那种浩歌北风前,幽幽送孤月般的弥散质感;而对于疑似直泻九天而来的滚滚波涛,则采用了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线条随只有寥寥数笔,加以大量的留白,张弛之间开合有度,虽有法却仿佛天成,随似无法又未见散失,绝无雕琢之痕,对水流错综复杂,交流繁复而来的景象,在写意之中运用西方油画的技法重视光影的变化加以阐释,使画面中色墨之间如水乳交融却又互不妨害,相互依托沉而达致其交相辉映,在大写意中见典雅苍茫,万千气象,而又有西方油画的风景画中那种细腻,光影斑斓流动,水流的明暗交错变化。而急流中的嶙峋怪石,左岸的巍峨群山,横亘天水之间,绵延百里,千山万壑,石上或有老树盘亘,线条纵横交错,灵动如神,沉着刚健,点缀有缕缕亮色于其间过渡,色郎润而墨氤氲。群山之间烟云缭绕,留白杂而不乱,矫若游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先生笔下,一卷之中而四时俱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俱折腰。这条孕育了我们的民族,滋养了我们的文化的母亲河造就了华北平原,铸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正如鼎坤先生在卷首所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就像九曲黄河,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如此大好山河,又何能不颂?鼎坤先生历经磨砺而不改赤子之心,继往开来,以手中画笔直抒胸臆,描绘山川灵秀,时代前行之画卷而得如此宏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鼎坤先生以胸中博大广瀚之浩然之气,霸悍之气以灌注笔锋,技法上上承宗师之法又加以变革创新,又吸取西方油画技法之长,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墨色的用法之中夹杂西式色彩和光影变化之法,融会贯通以至大成之境界,而大象无形,先生画中蕴涵之哲理更是“天不变,道亦不变”。鼎坤先生的作品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和对当代中国画坛的巨大贡献正如孟子所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当今之世,舍我起谁?”而当今之画坛,舍鼎坤先生其谁?
             
相关书画知识: 黄河颂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4568099975585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