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举国上下热烈庆贺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享有“南宣北合”之美誉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皖南古城宣城宣泾路口,神奇般地悄然崛起一座令人神往、闪耀着大师思想光辉的艺术殿堂,那就是新近落成、即将对外开放的我国著名书画家、国际文化名人“吴作人美术馆”。
作人的大艺情怀
吴作人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书画家、国际文化名人,是宣城市的优秀子民。他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祖籍系宣城市泾县茂林镇。曾任中央美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自1954年起至1988年当选为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中国民主同盟参议委员会副主任。吴作人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大画家,他在油画和中国画两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是一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一生辛勤耕耘,一丝不苟,培育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活动家。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他在耄耄之年还抱病赴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新加坡、比利时等许多国家,考察讲学,举办画展。他享有崇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在美术上的一个折射”。1985年,法国政府和文化部授予他“法国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8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勋章”。他是中国画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吴作人先生早年求艺欧洲油画,后问道于中国水墨,艺术创作熔古、今、中、西于一炉。初读先生大作,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儒文化的“简静守拙”之气韵。无论是40年代画的骆驼、50年代画的熊猫、还是70年代画的金鱼,均可见大师“以我眼观万物”、“以万物修自我”的“物我相象”大开大合之境界。
再读先生大作,无论是先生西北写生创作经历、谈艺录,还是吴老对中国美术教育、领导事业的高瞻远瞩、与同行共求大道,都展现出我国老一代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以求、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大艺情怀。
几位文化友人的多年夙愿
在吴作人家乡宣城市设立吴作人美术馆,是宣城市一批文化友人多年的夙愿。
9年前的2003年,在宣工作的泾县籍人士、安徽广播电视台驻宣城市记者站记者、站长王海金先生1985年曾参与接待和采访过吴作人先生,多年来并一直与吴先生家人保持着亲密接触与经常往来。为弘扬光大吴先生的书画艺术,擦亮吴先生家乡的城市名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他曾萌发了在吴先生的家乡宣城市创建“吴作人美术馆”、“吴作人书画院”、“吴作人书画研究院”的设想,2003年2月28日,他曾专程赴京吴作人居所向吴作人先生的夫人萧淑芳及其家人和女儿萧慧、女婿商玉生先生作专题汇报,受到萧淑芳先生和萧慧、商玉生等家人的亲切会见与热情接待。后因萧淑芳先生病重与逝世,筹建构想一直搁浅下来。近年随着中央与地方“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方针的提出与实施,适逢宣城一些民间企业兴起投资文化事业的良机,王海金先生再次发起倡导在吴作人家乡宣城市设立“吴作人美术馆”的创意构想。前不久,经与吴作人先生的学生、在泾川书画院工作多年、视泾县为第二故乡的安徽省书画院办公室主任丁雪郁先生和书画篆刻家、宣城敬亭山画院秘书长陈曦先生等多位文化友人和宣城市古昭亭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勇与董事长章波会商附议,大家一拍即合,一致同意在吴作人先生的家乡宣城市设立“吴作人美术馆”。为将在吴作人家乡筹建“吴作人美术馆”的设想变为现实,“吴作人美术馆”发起倡议人、附议人与投资人9月1日至2日,还专程飞抵首都北京,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和吴作人先生的家人当面汇报了关于在吴作人家乡宣城市筹建“吴作人美术馆”的创意构想与实施方案。
9月25日,吴作人先生的家人发来专门邮件,正式授权同意在吴作人家乡宣城市设立“吴作人美术馆”。
各有关方面的鼎力支持
吴作人美术馆筹建半年多来,各有关方面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鼎力支持。
10月23日至24日,吴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外孙商宏,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原秘书长周昭坎先生等一行四人专程来宣实地察看了美术馆,并对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筹备开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在他们赴宣城之前,9月2日下午,吴作人先生的女儿萧慧、女婿商玉生先生还向正在筹建的吴作人美术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资料。这批珍贵资料,包括198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吴作人的艺术》,1988年11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吴作人文选》,1998年6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漠情●吴作人》,1998年10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艺为人生●吴作人的一生》,2003年3月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吴作人》,2008年10月出版发行的《百年作人●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文集》,2010年7月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银谷艺术丛书●吴作人》和苏州大观艺术品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吴作人》、《吴作人年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北京银谷艺术馆、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央视记录片●吴作人》等资料。这批珍贵资料的捐赠,为即将建成开馆的“吴作人美术馆”的资料陈列与展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填补了多项空白。
吴作人美术馆在筹建过程中,还得到了宣城市政府、宣城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美协、市园林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极大关心与全力支持。
10月12日,市政府副市长黄敏专门作出:“请姜先进科书长总衍协调,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必要时向我汇报”的批示,并于11月12日上午率领市政府副科书长姜先进等到美术馆现场办公,实地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中国书画报》、《收藏快报》、安徽广播网、《羲之书画报》、《新安晚报》、《皖南晨刊》、《宣城日报●宣州专刊》等一批市内外、省内外和全国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倾心关注与鼎力支持。安徽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安徽广播网、《中国书画报》、《皖南晨刊》、《宣城日报●宣州专刊》不惜版面,在显要位置对美术馆的相关活动,均先后给予了及时报道。
走近吴作人美术馆
吴作人美术馆,由同济大学中国传统家具教学创新基地创办人、上海尚工坊新古典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间家具收藏与鉴赏家、原创家具设计师、主题空间策划设计师邱俊设计。
走近吴作人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别出心裁、独具徽派建筑特色、融中西风格为一炉的文化幕墙。幕墙的中间部位是一带有马头墙造型、仿“江南诗山”敬亭山“古昭亭”牌坊门楼。幕墙的右侧,吴作人手书的“吴作人美术馆”六亇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烁。幕墙的左侧,是两幅吴作人先生挥毫作画的巨幅图片。美术馆左右两端,栽有一片新绿,一丛丛、一杆杆绿竹青翠欲滴,迎风摇曵。美术馆的建筑立面造型从传统字画装裱“立卷”与“横屏”两种基本手法中衍生而来。高耸的马头墙和围合贴墙的砖雕好似一幅从地面向上拉起的“立卷”画轴,横向排列的塑木板面恰似展开的“横屏”。古典与现代结合,繁简有致,别开新面。
空间营造虽属“小技”,却是承载“物之陈列”、“人之观感”、“使之功用”之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器礼成,欲获赞誉,治器人必将先参道。怎得“道器合一,和谐有生”:将吴作人先生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诠释于美术馆空间实体之中,需得怀虔诚心先做案头文章。
步入馆内,迎面为吴作人美术馆主题厅,陈列与展示吴先生的画像,和有关简历生平以及吴作人谈艺录等版块。其间运用徽派建筑元素,呈现出一派徽州人家:半掩门扇、厅前古树、矮栏花阶、石台天井的生机勃勃景象。蕴涵“家”的氛围与气象。
再进一厅,为吴作人重要艺术生平文字介绍展区,通过卷轴式录像与实物展示,立体呈现出吴作人先生的真迹画作、出版物、艺术手札、专题影像等。云纹手卷式展台与雕花联头案等原创家具是设计亮点。四百米长的宣纸由上挂下,供广大参观者体验毛笔书写的情趣。
左厅为徽派宗祠建筑造型片段,设有吴作人先生回泾县茂林省亲时的题诗与留影。室内清中期精美雕刻门板用拟古而非古方式穿插,集中展示了十二幅吴作人先生艺术人生重要篇章。门头镌刻“祖业”二字,既为隐寓“回乡谒祖”之意,也为说明古老的“文房四宝”产业代代传承,期盼老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清中期建筑所用的“全雕云纹石柱”伫立于砖雕池中,恰似墨柱与砚台,又有“根基”之意。
右厅为该馆的综合接待区,亦是各个领域的文化艺术名人,对吴作人艺术的“诸家评述”区,也展示了吴先生各类报道资料,用区别于以往的展示手法,展现笔墨纸砚产品及文化。运用了徽派建筑上雕刻月梁的“吴作人专用宣纸”陈列架,颇具特色。
内厅设置了贵宾会晤厅,中国红的墙面上,镶嵌有一方运用徽派砖雕工艺制成的“迎客砚”,宾主分别落坐在榻和圈椅上,随处可见吴作人与亲朋好友的生活照片,好似在高朋满座的艺术客厅里广结艺友,切磋叙畅。隔断为原创家具作品——云纹雕刻书画陈列柜,内外通透,并且便于展示与集中存放书画作品。该区域家具多为东方装饰主义风格作品。
后部近六米层高区域是吴人美术馆展览区,拥有独立发布平台,设有大型会议坐谈区。可共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活动,并且也为艺术家雅集创作之用。传统经典的木制徽派建筑三开间元素、石雕老门当、文气的梳背椅、大气的霸王杖桌子、3.6米高的现代展板、120米长的展览观线等,力求创造出生活化的展览环境。
书房的整体风格是宋代书房的陈设意想,背景屏风是以“古法治宣纸”时,抄纸用的竹丝帘结合而成,既有高古的风尚,又与宣城宣纸产生一种设计文脉关系。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浓缩,则是精华”。这座不算大的名人小馆,的确非同一般!走进馆的内外,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墨迹,使我们一步步走近大师,走进作人,领略到了一代大师一一吴作人先生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及他那精湛的书画技艺和不朽的思想光辉。
伟大,作人先生。
永远的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