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书画打假要有技巧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28  阅读次数:3228次

 张绍城(广州画院前院长)

  在商品领域,造假是容易引起众怒的,如假奶粉、假酒、假药。不过书画市场,假货却没能引起公愤,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虽然假画还不至于伤害人的身体,只是谋财还没“害命”,但是这是有违诚信的,也是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很恶劣的手段。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三打两建”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书画造假的关注。

  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绘画市场打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弄不好的话,不仅打假不成还会惹来一身麻烦。

  曾经有个博物馆的画引起争论,老画家的亲属认为是假的,一些权威人士去看过也认为是假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重要环节:法律。打假必须要在法律上有依据。很多鉴定者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或者回忆,判断真假。但这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在法律上只能说这画是“嫌疑”,还不能由此判断其是“罪犯”。如果鉴定者真的认为这是假画,并打算采取打假行动时,必须要按照法律途径去准备:首先要取样,然后要论证,这两个功夫是很要紧的。

  我曾经打过几场官司。我发现,在法庭上最有利的,不是讲很多狠话,关键在于证明材料要到位。如果这幅画有问题,其实取证也并非那么困难,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比如黎雄才先生有一幅画,画的是朝鲜的金刚山,原作是四尺对开,而伪作是四尺全张。你找出原作的资料,一对比就能做出判断。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打假要非常谨慎。没有充分的准备,最好不要贸然出手。前两年我陪一个法国回来的同学去东莞,在东莞一个五星级的酒店里看到一个高级画廊,画廊里面摆着署名关山月、黎雄才的大幅画作。我对关黎两人的画作还是熟悉的,而画廊里头挂的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从笔法上看,这些画作还是有点功力的,但却不是我认识的关黎笔法。我感觉绝大部分是有问题的,但是我没有准备,因此不能肯定。老板来要我们提意见时,我只能笑笑说:“好啊,好啊。比关、黎的还好!”

  在书画市场里,有买家,也有炒家。这个圈子不大,有它自己的潜规则就算你看出来有问题了,你也不要揭穿我,不要坏我的好事。而且还有一个情况是藏家不愿意面对风险。

  曾经有一个女藏家用五万元钱买了一个陶罐,说是隋朝的,拿给我看。如果真的是隋朝的,应该值一百多万吧。不过我伸手去摸罐子里面时发现很光滑很新。我说隋朝距今一千五百多年,怎么可能这么新?女藏家听后就不高兴了。

  人的心态就是这样,希望自己买的东西都是真的。如果你说是假的,就等于给他的满腔热情泼了一盆冷水。有一部分人就算知道是假的也不希望被揭穿,因为还希望能出手卖给别人。

  这样的内情也增加了打假的难度。所以有些收藏爱好者拿些画给我看,我也不是畅所欲言。不是我的画,那当然谨慎判断了;是我画的,会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不太像我画的,上面又署着我的名字,有时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有问题,只能说:“我不记得我画过这幅画了。”所以藏家要记住:书画家或者鉴定专家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另外有一个小窍门给藏家,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画册还是可信的。如果画册里面没有的话,就得三思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考画的来历,要有根有据,如果来历越奇特,假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也可以从纸张方面来考察。

  投资有风险,当藏家出手时,要三思而量,毕竟钱包是自己的。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打假  书画市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28771305084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