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一出名叫“国宝”的阴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9-01  阅读次数:2078次

  自李元霸把擂鼓瓮金锤甩向天空之后,耍锤的好汉就再没有更出风头的,直到王刚握着护宝锤出现在那档名叫《天下收藏》的娱乐节目里。在护宝锤下粉身碎骨的那些“不对”的“东西”,近来现身首都博物馆,与“对”的文物共展。真赝对比当然能收娱乐大众之效,至于是否真能匡正视听且不论之,不料却引来南方某报的吐槽。

  在该报最初的报道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等挂着骇人头衔的“专家”,不仅断言被砸“赝品”中有三成“珍品”,更是不失时机地抛出“粗暴对待民间收藏品造成古瓷大量外流”的言论。

  这种说法莫不似曾相识?沪上曾有挂着“社科院”头衔的“专家”说 “民间收藏家发现和收集的元青花,已经达到一万五千件左右”,并在此基础上敷衍出“民间的元青花因为得不到官方认可,便以‘工艺品’的名义大量廉价出口,这会造成严重的国宝外流”的论点。

  更妙的是,本月向王刚叫板的南方某报,恰于一个月前与中央电视台呛声,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同一批“专家”隐隐绰绰的身影及其因“国宝流失”而生的焦虑。此事件肇因央视于7月14、15日在“新闻直播间”和“每周质量报告”中三度播放的“忽悠出来的古玉”节目,于中提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及其著《齐家玉韵》,指书中所录玉器多为赝品,而挂“专家”之名的著述似为虎作伥。在南方某报的呛声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不仅说“流向海外的很多宝贝,是不是就因为我们某些‘专家’的无知才流出去的”,更振振有辞地透露:“国外的一些集团,在拼命打压中国民间收藏,就是想把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打压成赝品后能以低价收购了去。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的是一场文化保卫战、文物保卫战。”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此后的文物鉴定难道只许说是真,不许说是赝了吗?如此,几乎让人闻到了阴谋的气味,那是一出名叫“国宝”的阴谋。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文物乃玩物耳,既可玩于手,也可玩于市。然而,如果可说存在一个文物市场的话,此市场非比消费品市场,其中流通者并不可再生,也正因此特点而造就其在市场中的价值。缺乏严格的“质检”,则伪劣品滋生,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文物市场。因此,用“致国宝流失”的大帽子扣人,并同时放出“民间95%的文物都是真品”言论者,其用意难道是想要建设一条“生产国宝”的产业链吗?

  问题是,文化仅止于产业吗?文物岂止于赏玩吗?今日之文物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携带的关于昨天的信息。今日之假文物,经时间的沙汰之后将会带给后人何种关于今日的信息?如果它告诉后人,这个时代是一个虚假横行的时代,那样好吗?

  国之重宝者,是国民诚实的品格,而不在虚妄荒诞的汉代玉凳、青花热水瓶、油画《九方皋》或“一万五千件元青花”间吧。

 

 

  录入编辑:张珺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285169601440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