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文物收藏:为了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8-14  阅读次数:1810次

  “文物是先人留下来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因此,历史价值是文物的首要价值。”11日,在“四川日报创刊60周年传媒文化季”公益讲座上,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川荣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带来精彩讲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留下无数文物瑰宝。早在奴隶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文物收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中,曾发现殷人保藏典册的府库遗迹。《周礼》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可见,周代“天府”、“玉府”正是收藏文物珍宝之处。

  到了宋代,崇尚古物收藏之风更为盛行,收藏、研究文物成为朝野风尚。除了以宋徽宗为代表人物的皇室收藏,士大夫也竞相收藏,欧阳修、赵明诚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到了清代,不仅皇室、士大夫收藏,民间收藏也繁荣昌盛起来,从贵族到殷实富户,都以收藏古物为时尚,鉴赏文物之风更盛,涌现出全国性的“收藏热”。

  俗话说:“乱世屯金,盛世收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藏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民间收藏更是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文物收藏交易市场已达上百家,全国较大规模的古玩旧货市场超过240家;涉及文物艺术品交易的网站约有200家;民间文物收藏队伍已接近7000万人,并且每年仍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每逢节假日,许多文物交易市场人头涌动,十分热闹,如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烟台大庙古文化市场等。

  “不论是国有博物馆、民营博物馆还是个人收藏家,文物收藏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继承、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赵川荣说,当前的民间收藏热,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兴盛时期,人们丰衣足食、手头有了节余之后,便会想到通过文物收藏的方式,将自己手中的钱财进行投资升值;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一批急功近利的人,幻想依靠文物收藏和投资来一夜暴富,而忽略了文物本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藏品有贵贱之分,但收藏无高下之别。”赵川荣认为,收藏具有广阔的内涵,小到一方邮票,大到一幢楼房,都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青铜器、珠宝外,纪念品、邮票、玩具、票证、杂志、明信片、摄影作品等都值得收藏。如北京一位火柴厂工人出身的火花收藏者,以毕生精力收藏火花,如今其藏品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功的收藏都是有个性的,品味很重要。”

  对于一位真正的收藏家而言,收藏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出于骨子里对文物的爱好,是为了研究、传承、保护这些文物,不使之流失。以“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为例,在国难当头时,为保护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他不惜变卖家产,重金购入李白、杜甫、杜牧、范仲淹等历代书画大家的书画作品。1956 年,他将毕生所藏最珍贵的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作品,以及展子虔《游春图》等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使得后人可以一睹历史杰作的风采,尽显收藏大家风范。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904年,其中190年存放在国家及国立博物馆里,而710多年由私人保存。正是由于国家收藏与私人收藏的紧密结合,才出现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让人惊艳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将繁荣昌盛的中国历史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书画知识: 文物收藏  历史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396100044250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