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代书法专场拍卖的一点认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8-11 阅读次数:1997次
陈振濂
如果不是这次美术传媒拍卖的热情相邀,恐怕还真没机缘对当代书法专场拍卖进行学理思考。在我看来:拍卖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以盈利赚钱为目的。只要有利润,应该是什么赚钱卖什么,实际得很,无须故弄玄虚地去追究什么学理。即使追究学理,也大都迂阔得很,理论上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大抵却是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的功效。本来,不能盈利,什么都是空的。做一般生意是如此,做艺术品生意也不外乎此。
但美术传媒拍卖提出“学术引领拍卖”,却让我感觉到了学理思考的必须性和可能性既是学术引领,当然就有学理思考的空间。于是问题首先集中在第一个聚焦点上:什么是当代书法拍卖?如何来为它定位?
当代书法拍卖,首先要抓住“当代”、“书法”这两个关键点。
关于“当代”
在艺术品拍卖中,“当代”意味着作品的产出有持续的优势。不像古代书画,总量已固定,都在收藏圈里转来转去,就拍卖而言,是卖一件少一件,有总量限制着。但当代艺术作品因为健在的艺术家的勤奋努力,还在不断产生,这使得当代书法作品的数量处于一种不可测的境地。这对于拍卖而言,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但反过来。又正是因为当代,各种围绕书法家的社会关系与人脉资源,也会介入拍卖行为并体现出积极作用,比如粉丝的追捧与力挺,比如舆论的强力推介,比如资金的超常涌入,比如造市的综合效应,其间的正负效应,正在于如何把握和如何因势利导。
对一个被作为拍卖对象的书法家而言,首先要认识到:当代作品的拍卖,第一必须控制流通量。满大街都是、人人都有的书法作品,再精彩也无法进入拍卖,有时并不是因为水平够不够,而更多的是因为行世数量过多导致市场控制力弱。古语云“物以稀为贵”,只有想拥有又费尽心机还得不到,于是才会在拍卖会上踊跃竞价举牌。
其次,是拍品(作品)必须有特色。不但相对于别人要有特色,即使针对自己长期的书写习惯和常态作品,也要有明显特点。每个书法家一次会写多件作品,能进入拍卖的,必定是其中最有特点的部分,而不是一般的常见平庸之作。而如何界定自己作品是否有特色,则需要严格的学术态度与清晰的理想目标。说到底,靠的是素质与专业意识。
关于“书法”
与绘画雕塑不同,书法由于其基本技术流程具体表现为常规书写,尤其是名家,只要够熟练,出手会很快,一上午可以写十几件,相对而言,难免粗制滥造之讥。尤其是几十年间社会上流行广泛的现场笔会、当场挥毫之类活动,对书法的杀伤力最大。它会给公众一个极其不良的印象,与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精雕细琢的绘画作品相比,书法来得太容易,唾手可得,貌似顺手写写没有技术难度,也无须花费呕心沥血的功夫。而这样的东西,通常不太会受到尊重。过去的行话说:好字不如烂画,即是这个道理。
既然搞当代书法拍卖,就得针对这个“死结”来发问:
我们上的拍品,是顺手写写出手很快但千篇一律的书法吗?
我们上的拍品,是一天可以写几十张的书法吗?
我们上的拍品,是所谓的常例而缺少特点的书法吗?
我们上的拍品,是那种草率随意大笔挥挥的书法吗?
如果不是,就得找出不是的依据来。
书法相对于国画,本来就在创作完成过程中显得容易得多也随意得多,于是我为自己确定的基调,就是四大原则:
(一)坚决要求过程认真严肃不随意;
(二)坚决不靠书写惯性大批量生产;
(三)坚决强调作品有艺术特色而不平庸;
(四)坚决杜绝态度草率而建立精品意识。
“书法专场拍卖”,之前没有过。既然没有,就不会有现成的原则与规范,于是作为我这个首当其冲者,也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但不研究书法自身的特色,以为书法拍卖就简单等同于国画、油画拍卖或古书画拍卖,照着复制沿循仿效即可,那是要大上其当,并且拍卖也绝不会成功的。我的学理思考,即从这里切入。
以此来为这次“美术传媒拍卖陈振濂书法专场公益拍卖”进行学理上的定位,不知诸位收藏拍卖业内人士尊意以为如何?
2012年8月3日于西溪喜来登度假酒店 |
相关书画知识:
陈振濂 当代书法专场拍卖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