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拍卖场上带眼识“托”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7-08  阅读次数:1644次

新手买家或担心低价买到“次品”“赝品”

或怕有“”搅局买贵了

范先生在观望1年多后,终于在今年春拍入手书画市场。几场大拍下来,范先生却觉得心里颇为忐忑,看着买下的“实惠”书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要是好东西,怎么会没人争,给我捡到宝?”而经过“拼杀”才抢到的拍品,又似乎给了太高的价格:“肯定是‘’搅高了价格。”在艺术品市场中,“”真的无处不在吗?新手要怎么带眼识“”?

文/图 记者林琳、郭晓昊

刚刚参加各地的大拍后回到广州的书画行家邝根明发现,本次春拍中多了不少收藏书画的“新手”,他们手头有100万~200万元的资金,找不到其他投资渠道,认为以前艺术品市场虚高,高不可攀,现在水分被挤压了,可以尝试入市。但是大多数买家心中很不踏实,因为向来风闻拍卖市场“迷局重重”,唯恐不小心就上了“”的当:“从一开始有艺术品拍卖,‘’就存在。在拍场上带头举牌的,或者成交前几口价的买家,都有可能是,电话委的买家,也不一定百分百是真买家。”

手法:

以激将法带买家“入套”

在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看来,市场中的“”有两种,一种情况是卖家将拍品的底价定为100万元,但拍卖行为了迎合买家捡便宜的想法而在50万元起拍,卖家于是在拍卖现场中以买家的身份将这件拍品至少“顶价”到100万元,吸引其他买家竞价并最后以100万元或以上的价格买下自己的拍品;另一种情况是卖家把底价100万元的拍品“价”到110万元或以上,交买卖双方的佣金,自己拍回拍品,让自己的藏品在市场上露露脸留下一个高价的拍卖记录。他认为后一种情况相对少见。

“市场还是太不规范了。”广州银通总经理陈俊明透露,有的“”还会用“激将法”。比如在近日上海一场大拍中,一个买家竞拍一件海派名家作品时,“”一直在身边喊“太贵了”,而买家却“豪气万丈”称:“贵什么贵,我给不了价吗?我喜欢就可以了,你管我那么多。”最终,这个买家以高于市场价3倍的价格买下这件书画,令行家们颇感愕然。

分辨“”需要老到的经验,比如同一个竞拍牌由头至尾贯穿同一场拍卖会,而且一般出现在开始几口价和成交的前几口价中,有的“”由始至终没正眼瞧过拍卖师,而是低着头不停举牌。“真正的买家不会一开始就应价的。”邝根明解释,买家只有当场上应价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时才会举牌,比如心理价是1万元,3000元时就不会举牌,“否则在竞价环节中多加了一口价,等于自己顶高了自己的价格。”而那些举牌不放,一副买不到誓不罢休的买家最容易被“”顶高价格。

破解:

唯行家“马首是瞻”

另一种识别方法是看场上的“风向标”――行家的一举一动。“醒目”的新手唯行家的马首是瞻。“现在的收藏观念是只怕买错,不怕买贵,看到行家也应价了,新手会认为如果连不划算不入货行家都敢接货了,收藏者还怕什么。”曾波强发现,很多有资金实力的买家就喜欢卖场上多人追的东西,理由是场上至少有十个八个行家在追价,不可能是“做局”。

曾波强透露,很多新手进场就会先认清哪些行家的口碑比较好,并且找拍卖行介绍行家的情况。而拍卖行对于行家的“招揽”作用也心知肚明,因此普遍降低拍品估价,以吸引行家举牌;另一方面,对行情了如指掌的行家想捡漏,也会举牌应价。以行家邝根明为例,行内熟知他的主要追捧目标就是岭南书画,所以凡是他举牌的岭南书画,都会有买家跟进,导致他往往不能按心理价位买下拍品:“广东拍卖市场中熟口熟面的行家也就二三十个,大多数都是相识的。”

新手提醒

可以找顾问“帮眼”

陈俊明认为,有没有“”并不是新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拍品是不是“真、珍、新”才是重点:“不管市场千变万化,买家都要‘万变不离其宗’。”他举例,如果心理认定了3万元买下的东西,别管别人举到8万元还是10万元都不要理,除非这件东西自己非买不可,那就另当别论了。他建议新手入场前先要确定自己的目的是收藏还是投资:“如果是投资,就要了解市场行情、走势,如果有信心价格还要涨,那可以比市场价稍高买入,否则一定要死咬自己的底价不放松。”

邝根明说,除此之外,收藏者还可以找顾问“帮眼”:“买家可以跟顾问签合同,一旦买假,行家要自行承担责任,并且有效期要约定为无限期。”

专家观点

“做价”是少数

广东省拍卖业协会秘书长郑晓星说,在拍卖场上,拍卖师短时间内很难辨认买家是不是“”,但是拍卖行遵守的原则是,场上叫价不达到底价不能成交,而超过底价成交,即要卖方收取佣金。他强调,拍卖行参与这种“价”行为不太可能,因为他们做价很容易被发现,“当然不排除拍卖行知晓情况却可能‘默许’的现象。”市场上的“”一种是卖家要卖高价,一种是买家要出货。买家也愿意抬价?他解释,这些买家往往是手上已“垄断”某个画家的大部分作品,为了以更高价格出货,所以把市场上零星出现的画家作品高价买下,作为自己出货的价格标杆。“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做价’还是少数,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只是大家认为没那么值钱的东西高价成交,价格一定虚高而已。”

专家认为,有没有“”并不是新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拍品是不是“真、珍、新”才是重点。

相关书画知识: 拍卖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232955932617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