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朱万章:从署款判断书画时代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6-24  阅读次数:1919次

  朱万章(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明代书画家有一些特别的署款习惯。如果熟知他们的署款模式,对于我们鉴定这一时期的书画将会起到重要的参证作用。

  明代中期以降,开始出现了一些有上款的书画,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双款”。明人的书画中,喜欢先写上自己的款,然后再写上款,以表示谦虚,如王绂的“孟端为用之写”(《淇渭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孟端”是王绂的字,“用之”是受赠者的名或字。其他如薛益的“薛益记似石翁侍君吟坛教政”(《行书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唐寅的“吴门唐寅为叔高画秋声图”(《秋声图》卷,日本泉屋博古博物馆藏)、何澄的“竹鹤老人何澄为景容写”(《云山墨戏图》册,江苏淮安市博物馆藏)、王宠的“王宠书似湖尊兄先生求正”(《楷书送陈子龄会试诗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陆士仁的“陆士仁为皈如禅兄”(《柳禽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等等,都是这种样式。

  这种情况在明人的书扇中尤其多见。此类书款模式最晚在清初的一些作品中还能见到,如弘仁的“渐江学人弘仁为惟敏先生写”(《松壑清泉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再晚以后,就不易见到了。

  明代后期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在上款中习惯称“词学”、“社长”、“社学”、“社兄”、“辞丈”、“词丈”、“词盟”、“词宗”、“词兄”、“词坛”、“盟兄”、“盟翁”、“道翁”、“道兄”等,这是和当时文人喜欢结社、结盟,各种社团层出不穷密切相关的,如张宏的“己巳冬月为兴参词兄写,张宏”(《秋塘戏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鉴的“似怀老年盟翁正之”(《仿黄公望浮岚暖翠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弘仁的“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雨余柳色图轴》,上海博物馆藏)。这种称谓大多在康熙、乾隆以后就逐渐消失,只有少数称号(如“道兄”、“道翁”等)还沿用。

  掌握了明代书画家的这些署款形式,在书画鉴定中,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书画的时代风格。这些细节,再结合书画家的笔性,便可更准确地判断一件书画的真伪了。
相关书画知识: 署款  书画时代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189511299133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