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笔墨之气阳刚之灵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6-19  阅读次数:1414次

  看张雷平的梯田山水画,得首先忘记她是一个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常说女性善于塑造纤细、美丽的形象,但张雷平是个例外。”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评价张雷平说。

  67岁的张雷平的画展“心织笔耕——张雷平水墨艺术展”,17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展览以张雷平近年新作为主体、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张雷平四十多年来的水墨艺术实践历程和取得的丰硕艺术成果,反映了她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性水墨作品和艺术风格特色,是画家迄今为止举办的最为全面和重要的一次个展。张雷平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

  之所以选择“心织笔耕”作为画展的名字,据画家介绍,“心织笔耕”有两层含义,“心织”意为画家创作思想和艺术心灵的编织,“笔耕”意指画家在水墨领域多年如一日辛勤不懈地耕耘。

  展出作品主要有花鸟和山水两类。花鸟作品,笔墨虽直接师承海派中的吴昌硕一脉,得其朴茂浓郁之要旨,但却更富于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现代的形式探究意味。而山水作品,是以花鸟笔意入山水,同时结合写生以及现代的构成与色彩等表现方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风貌的当代山水语言和图式。

  张雷平接受过中西两种美术教育。经过比较,她发现自己天性不喜欢西方“酱油色调”的沉闷繁复的油画,也不喜欢陈陈相因、毫无生气的旧国画;而是欣赏西方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画面色调的魅力,同时也深深被中国画优秀传统中的生动气韵和前辈大师们作画时的自由状态所吸引。

  “我觉得东西方艺术各有长短,我要在它们中间"牵手",让它们对话、让它们融合,从而探索一条新路。为了这个艺术目标我曾用颜料直接在宣纸上作画,或者把油画改成国画在宣纸上涂抹,结果都不理想。”她说。

  失败的摸索使张雷平明白,生搬硬套是没有出路的,应该老老实实地去把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去体验、理解富于变化的宣纸的特性,去感受中国画的气韵和精神。她首选了吴昌硕画风,吴昌硕以石鼓文笔法入画,开辟了一条大写意花卉的新路。因为她敬佩吴昌硕以苍劲、厚润的笔墨描绘妩媚、美丽的四季花卉、蔬果和坚挺的苍松翠柏,给传统的花卉图谱增加了新的视觉图式。

  “人在艺术追求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要付出汗水和辛劳的。这阶段我留下的作品一部分是效法吴派笔意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写生而创作的。我注重写生,因为它是从传统学习走向创作的重要环节。这期间,我还读了八大山人、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等的作品;还向沪上老画家朱屺瞻、程十发等学习。”艺术家介绍说。

  张雷平自称“比较柔情的、有生活趣味的东西,不太会选择”,而偏向于气势磅礴的山川,但这种意境,又和其他山水画家不同。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张雷平虽然是从一个女性特有的审美视角和个性化的诗性语言,架构起独具特色的形式空间,但是在她笔下,从来没有风花雪月式的怡情小景,多的则是广阔视野中的丘壑梯田、芦花旷野,而张雷平所具有的宽广的襟怀和坚韧的风骨同样反映在她的花卉作品之中。

  譬如芦花是在张雷平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符号,但它出现的形式却与众不同。“芦花因其小而轻易被忽视,得塑造出排山倒海之势。它纤弱却坚韧,如毛笔一样,显示着柔软的力量。”张雷平解释说。

  “我也想到艺术家存在的价值,不但是奉献作品取悦他人,陶冶性情,提升精神,或者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还有更重要的是,他的原创和他的想象会改变某一领域的现状,推动知识的进化和拓展。在绘画艺术领域,必须鼓励创造和想象,促进新鲜的、积极的思维,推动新的视觉方式产生,丰富新的图式,从这点出发,有时需要我们在千年不变的、陈旧的传统睡梦中扔几颗响弹,引起人们的震醒和关注,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就向前跨了一步。”张雷平说道。(盛世收藏网)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439571380615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