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电 据中国军网记者频道报道,艺术作品的共同点,是讲究一个“魂”。音乐透过旋律迸发,舞蹈需要动作释放,而书画则从文案印台上的笔笔翰墨丹青中喷薄。书画创作的“魂”之于
马未定而言,取决于他对待艺术的理念上,创作作品的思想中。他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普通一兵”为题材的主题性
创作理念,以“草根”之心理解平凡人平凡事,通过自己兼融南北的艺术造诣与大气浑朴的个性风神,用不同寻常的笔墨形式语言勾画出一幅幅绘军魂、述兵情的艺术作品。
马未定,江苏高淳人,1984年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书法家。
无论是早期的大写意花鸟画,还是如今的“平凡一兵”,马未定始终笃信“思想决定艺术高度,境界决定作品水准”。正所谓字如心画,画如人生,艺术作品反映了作者内心,真正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很纯粹的思想迸发,看一个人的作品,能看出他在观察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作为军旅艺术家的马未定,所思所想始终抹不去部队生活的点滴,作品的“魂”也深深扎根基层。
近30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马未定坚韧的心志、宽广的胸襟和悲悯的情怀,对基层官兵始终难以淡去的情感令他无数次用手中的一支笔深情写意。不同于那些饱读诗书气自华,于雅塾净洁、灯光明柔之处,独自把玩翰墨丹青,挥毫泼墨间抒发万千情感与才华的艺术大师,马未定的作品里少了些许艺术的“贵气”,却多了几分平民的“地气”。他的创作思想是一脚泥一脚水趟出来的,作品场景是从挥汗如雨的工地和风割雨打的兵场里勾勒出的,每一幅作品都在“土地”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基,体现了真切的关爱,将真情揉进了艺术作品。
不同时代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评价值取向不同,但每一件流芳百世,跨越并代表所有时代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作品,无一例外地都能够打动人心,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打动人心靠什么?靠得就是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情!”胸有丘壑万千,笔下方能奇峰成群。马未定走进基层,走近战士,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思想,了解了他们的喜恶,读懂了他们的渴望。
从战士中来,到战士中去,这成为了马未定艺术创作灵感涓流不息的源泉。早些年,为了创作一组工兵题材的国画作品,马未定走访了一个正在施工的坑道,坑道很深,带着口罩后呼吸都困难,而战士们光着膀子,日夜辛勤劳作。一次,他问一个战士想不想家,得到的答案是没时间想,每天干完活冲一冲澡就想睡觉,真没时间想家!这让马未定感触很深,也对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影响很大,普通人、平凡人,方能更能感动人。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人民群众对于文艺的多重意义,历久弥新,马未定正是坚持以平凡人为原型创作,以普通战士为服务对象,创作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基层采风时,马未定总是让战士们叫他“老马”,让大家感觉他就是身边人,在情感中融入集体,才能更亲切、更贴切地感受真实,平等的思想对话才激发出了超越平凡的艺术灵感。
当代书画艺术受社会因素困扰严重,颇令人担忧。书画艺术原本是通过笔墨、物象来表达人的精神和生命境界,但现在书画创作常常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太关心题材和作品的社会功能,这反倒偏离了艺术的本源,严重制约了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心正则笔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纯粹无邪,那他下笔就很刚正,作品就有风骨;而好的艺术作品,又反过来不断提升艺术家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品位。古代圣贤在谈到个人修养时,除了“志于道、依于仁、据以德”,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游于艺”。创作如果名利思想太重就很难放松心态,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中国历代的艺术大家,大多一生都在不断完成自己精神的游戏规则,其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马未定的创作从来不离内心的纯真感动,不离精神的质朴追求。
马未定说,成名容易成功难,成功以后成根最难!一名艺术家毕生追求艺术上的成功与成根,而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如果有些人知道了你,看上了你的作品,你可能就成名了;获得了一些大奖,也许就成功了;如果哪个部队的普通老兵退伍时带走的是一幅你的作品,并且能把这当做他军旅生涯的纪念,以此激励了他一辈子,我想,这才是马未定这样的军旅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成根”,这也才是他们艺术最终的完善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