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书画市场呈现井喷行情。不管是否懂得书画艺术,不管是否真的喜欢收藏,各式人等,纷纷把眼光投向书画市场。人们争相购买书画,导致书画价格节节攀升。书画拍卖会一场比一场火爆,拍卖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但是,在这火热的市场背后,却存在种种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和误区。
收藏切忌迷信书画家的职务、地位。古代有“耳鉴”之说,意思根据听闻便出手下单。现在一些人的“ 耳鉴”更简单,只要听说书画家是某某协会主席、副主席,是书画院院长、副院长,便认定是书画界权威,书画水平肯定出类拔萃。听说有人竟然想方设法搞到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联络图”,按图索骥,根据职务高低,定出不同价格购买书画。这种方法,简单固然简单,盲目性却实在太大。书画界的领导人物,固然不乏精通业务者,但也不乏主要从事行政事务工作而于书画艺术只是“票友”者,或者主要钻研书画理论,其长处不在创作上。哪怕精通业务的领导和主要从事创作的书画界领导,也不一定每幅作品都是值得收藏的佳作。书画创作不可能标准化出产,因为创作者内心世界变化和外部条件不同,所创作的作品难免有高下优劣之分。但不少收藏者,却不懂得这浅显的道理,只按照书画家的地位身份购买书画。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书协、美协换届时争得你死我活,乃至不择手段互相攻击的现象。试问,当书画家成为“官迷”的时候,他的东西果真还值得你认真收藏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