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写实是岭南画派的特点也是局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5-30  阅读次数:2337次

  
刘思东作品《云烟四起》。
刘思东作品《密林生烟》。
    在岭南画坛,不乏父子兵组合,闻名画家刘济荣与其子刘思东便是一对典范。父亲刘济荣主要在人物画领域成就卓然,而刘思东则主攻山水与花鸟,且有不俗建树。

  生在书画世家,幼承庭训,刘思东非常自然地步入艺术殿堂。从美院科班练习到任教美术系,从倾情西方美术观念到彻底服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刘思东逐渐找到了自己从艺的立身立命之本。在他看来,绘事绝不止是简单的技术活,更重要的是文化修道与灵魂呈现。

  刘思东同样惊喜地发现,在写实主义过度突显、传统功底不受重视的广东艺坛,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同道熟悉到回归传统、并从传统中突破的必要性。“这是可喜的变化,亦预示着本土画坛的希望”。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谈父亲刘济荣

  “画画时太专注了,他经常把饭菜煮糊”

  由于父亲在广州美院教书,一家人都住在学校里,家中墨香飘逸,书画报刊触手可及,而座上宾亦是文人墨客。刘思东在这样的氛围中,9岁便正式拿起笔管,跟随父亲学画,主要是练习书法、素描、色彩等基本功。刘思东称,父亲主要是引导性的教他,并没有严苛强制地让他学习,也没有一手全揽,劝他非从艺不可。“但过了一段时间,父亲觉得自己人教不了自己人,便把我送到培训班,转给其他老师教”。

  除了艺术萌芽与基本功最初来自于父亲,刘思东感慨从父亲那里受教最多的还是对艺术的赤诚之心。“他对艺术极度执着,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画画,经常在家里边煮饭边画画,而往往因为沉迷其中,饭菜都煮糊了”。刘济荣勤于绘画的习惯一直保持下来,今年已过八旬仍笔耕不辏刘思东由此真正明白,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必须完全忠诚,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偷懒。

  在高中的时候,抱着成为科学家的理想,刘思东进入理科重点班学习。但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心文学艺术,最终“改弦易辙”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成为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谈自己

  从“国画已死”的幼稚蜕变为“遵从古意”的成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思东读书期间,李小山领衔的“85美术思潮”风头正劲。当时的艺术青年不满于苏联的学院派美术,厌烦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试图从西方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与能量。受反叛传统与崇拜西方的时代大环境影响,刘思东像其他青年学生一样以为“国画已死”,只愿在写生主义绘画中流连忘返。

  但父亲刘济荣给予了及时提醒。“他告诉我,在中国还是要做国画,搞西方的艺术怎么搞也比不上西方。”刘思东最终“悬崖勒马”,他如今回忆起来连叹当年太幼稚。“无知者无畏,对传统不了解才会那么叫嚣传统已死。”

  此后,刘思东开始一步步回归传统,石涛、米芾、黄宾虹的作品都占领了他的心。从2000年起,刘思东对笔墨的掌控更多了随心所欲,艺术面貌为之一大变,营造了既有传统古意又有现代构成的画面。“笔墨当随时代,画家固然要吃透传统,但同时还要展望未来,在画面中留下时代的印迹,表达当下的审美意识。”刘思东认为,对于传统,可以汲取其精神实质,而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因袭与雷同。

  “从艺其实是在修道,通过文化修养的提升,把画面中的火气、俗气与浊气排除掉,而达到一种真水无香的意境”。刘思东依然在苦练书法、吟读诗词,期望终有一日笔墨如神,对艺术的理解茅塞顿开,“蓦然回首,艺术却在灯火阑珊处。”(金羊网-新快报)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507852554321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