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年轻画家的困惑:艺术和市场如何兼顾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3-18  阅读次数:1754次

  
陈永锵作品《岭南风骨》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陈莲周

  特邀嘉宾————

  陈永锵

  罗一平

  嘉宾主持————

  赵利平

  陈金章、杨之光、梁世雄、尚涛、林丰俗、林墉、周彦生、陈振国、陈永锵、庄小尖、陈新华、方楚雄、许钦松、李伟铭、王璜生、李劲堃,16 位在当代中国画坛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岭南国画大家,近日难得地因画聚首。透过他们的画,可以看到岭南国画一脉相承的传承脉络。而中国画在他们这一代画家身上产生的变化也非常值得探讨———老一辈艺术家在自身艺术中产生了哪些变化? 今天达到何种状态? 下一代画家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 各位画家的绘画语言各具何种特性?

  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是中国画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亲历者、参与者以及承接者,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勇于革新的精神,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面貌。

  而岭南画派被藏家看重的原因,正是缘于其在美术史上的突出地位。

  “两高一陈”时代: 为了人生而艺术

  赵利平: 最近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当代岭南中国画双年展”, 邀请了在当代中国画坛有着广泛影响力的16 位国画大家, 展出的作品主要是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及近年新作, 梳理了当代岭南国画的发展脉络。这16 位画家,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岭南中国画发展绕不开的人物, 中国画在这一代画家身上产生的变化, 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非凡是21 世纪营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在这个多元的文化形态中,当代的岭南艺术,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

  罗一平:岭南艺术走到今天,其实发生了很多变化。岭南画派的开拓者———“两高一陈”,其贡献在于“开拓”,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带有很强的前卫性质。20 世纪前期的中国,当时有三大画派:海上画派、京派和岭南画派。其中,京派的技术最为成熟,他们在中国这本很华美的“词典”里摘章引句,变为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 把中国的经典组合得非常好,但京派的问题在于,在20 世纪初社会大变革的潮流下, 他们跟时代精神很不吻合,缺乏社会活力;海上画派吸收了京派的语言美、笔墨美,将其和人们的喜好结合到一起, 实现了艺术的市朝、普及化、大众化,非凡是在艺术雅俗共赏方面,海派取得了很大成就。所以海上画派专家喜欢,大众也喜欢,成为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画派。

  而岭南画派的“两高一陈” 都是革命者,在特定时期,他们肩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所以他们没有把目光仅仅放在传统上,而是把目光透过薄雾,穿过海洋,看到海的对面,以日本为跳板,把西方文化引进了过来。他们在题材的开拓,语言的开拓,东西方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在当时堪称前卫,甚至时至今日,都很有借鉴作用。兼具开拓性、包容性、强烈的社会视野性, 这就是岭南画派的第一代开拓者。作为先锋,他们有些东西的确不是很成熟,非凡是在语言上,他们跟京派、海派都有距离, 这被后来离开 特定语境谈当时岭南画派的人所诟玻

  但是, 三个画派当中, 能直接影响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 甚至一直影响至世纪的,肯定首推岭南画派。我觉得这是广东的媒体、艺术家所没有熟悉到的,应该引以为豪的。当时的岭南画派有没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但回到当时的语境来讲,这些都不是问题。

  陈永锵:说到与其他画派最大的不同,岭南画派是“为了人生而艺术”,不只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更加不是为了艺术而人生。岭南画派当时的出现,不只是为了探索艺术,更多的是为了民族的存亡, 所以岭南画派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担当。假如单纯从艺术角度研究岭南画派,你会摸不着北,但假如单是凭着这一点, 说岭南画派是政治画派,这也是个莫大的误解,在民族危难的时候, 谁都应该挺身而出。应该说,岭南画派的出现,出发点是为了改变社会,而不是单纯为了探索艺术。

  所以岭南画派远不仅仅只是广东的一张“文化名片”,而是广东的自豪。

  她是不曾、也不会去考虑“如何突出它的广州特色”那么“小家子气”的。因为岭南画派的出现是应“民主革命”的思潮, 要不然高奇峰辞世为什么民国政府要为其“国葬”? 岭南画派的“包容与创新”、“现实关怀”等理念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时代观念, 它心怀天下和民族命运, 而不是一个狭隘的“地方小团体”利益。岭南画派的价值是时代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 她是岭南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如水本质, 水有本性而无定形,水利万物而不争。

  “关黎”时代: 着意笔墨

  赵利平:相比“两高一陈”,现在最受市场追捧的是关山月和黎雄才的作品, “关黎” 也普遍被认为是岭南画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罗一平: 岭南画派发展到建国后“关黎”这一代人,他们已经不是革命者,而是教育家和纯粹的艺术家, 他们更关注艺术语言和生活的联系,从留意艺术的社会性、政治性、民生关怀,发展到对艺术语言本体的探索。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他们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是有限的。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艺术为社会服务,艺术为政治服务,所以黎雄才和关山月的很多作品, 是真实地在讴歌社会和大自然, 这是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真切感受。他们在“两高一陈”的基础上,对笔墨有了很大的发展,更讲究笔墨语言表述和生活的关系, 更注重笔墨语言本身美的呈现。这使岭南画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有一种新的面貌, 并且在七八十年代仍能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了“关黎”,在海派、京派被人遗忘之后,还有岭南画派与浙派、金陵派三足鼎立的局面。

  赵利平:虽然在艺术风格上,“关黎”跟“两高一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仍然能够看到岭南画派清楚地传承脉络。

  罗一平:对画派的传承,有的是继续了前人的笔墨,有的是继续了前人的精神。岭南画派准确来说,还是继续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岭南精神, 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画派的精神。后来广东的艺术家,正是继续了她的包容性、试验性、开放性,才使他们能跨越地域的限制。其实广东的艺术家一直在自觉地思考,非凡是关山月,他的目光其实一直盯着北方。关山月没有过多继续“两高一陈”的笔墨了,真正继续“两高一陈” 笔墨的是后来去了香港的赵少昂等人。在广东的画家, 并未在笔墨上继续前辈,他们继续的是开阔的思维。

  当代岭南画家:风格多元化

  赵利平:当代岭南的作品,仍然能够以创新精神串起一个画派,非凡是多元化的绘画风格,让岭南画派跟其他画派相比,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罗一平:改革开放后,广东进入了多元的时代, 北方很多艺术家南下广东, 使广东的艺术家无需走出广东,就打开了视野。南北艺术家在对话过程中,也看到了“关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也思考着西方文化进入和南北文化交融后,我们这代艺术家应该如何成长? 应该说,与当代长安画派、金陵画派相比,当代岭南画派的艺术家更加不拘一格。假如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黎”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那么现在,岭南画派在中国画坛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假如宣传推广得当,它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我们有领中国风气之先的几位艺术大家,例如林墉,当上世纪80 年代初期,所有的艺术内容都还带着政治观念或者说人们要么在歌颂这个时代,要么在尝试用外来的文化解决中国问题的时候, 林墉悄然画了一批很唯美的作品,其印度、巴基斯坦写生作品,影响非常大,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有东西可以美得如此让人心醉。后来,杨之光从浙派转到了林墉式的人物写生,把人物从特定历史环境中剥离出来,他们画的人物,已经没有“背景”了。杨之光的成功不仅仅只是笔墨的成功,其实是对人物内在刻画的成功。之后的陈永锵等人,积聚了一种力量,在笔墨或专题上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探索。

  年轻画家: 艺术和市场两难选择

  赵利平: 最近16 位当代岭南国画大家的作品,的确让人感受到当代岭南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他们后面,还有一大批年轻的画家正在成长。但与前辈画家不同的是,他们身处一个艺术和市场密切交融的时代,这让他们没法像前辈画家那样尽心追求艺术,在画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总会与市场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急于打造自己的名气与市常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 现在正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既要兼顾艺术、技法的提升,又要兼顾市场,这对他们的绘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陈永锵:这是毁灭性的影响,艺术是艺术,市场是市场,假如画家将精力都放在考虑一张画能够卖多少钱,一迎合市场,就成不了艺术家。但我不是说不能卖画, 艺术家也是要养家糊口的,齐白石、吴昌硕也靠卖画为生,这并不阻碍他们成为一代宗师。似乎我的画,就一直不肯被人包装,我享受我能支配我赠画的自由和由此带来的沉醉。所以在艺术和市场的平衡上,要看你是追求精神多一点,还是追求物质多一点。人生有三种态度,一种是逐利,一种是厌利,这两种都是极端的。最好的态度,应该是郑重人生,名利如风雨,风调雨顺天之赐,暴雨狂风人不与。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会是好士兵,但总想着当大师的画家,肯定不是好画家。

  罗一平: 广东年轻一代的画家,其实大多还是非功利性的,他们不像北方画家那么浮躁。我不认为市场是一个坏东西,市场对他们是一个促进剂、调合剂。他们会在市场中思考上一辈的成功点在哪,这使上一代无意识的选择变成后继者有谋略的选择,这看似是市场的选择,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年轻一代的视角其实已经超越了前辈。当看到一个图式成功, 他们就会研究这个图式,但他们也知道,当他再画这个图式的时候, 只会是已有图式的复制品,市场是不认复制品的。那么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画出我自己的图式,同时获得市场的认同呢? 这就是年轻一代会考虑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五年、十年后,广东画坛仍会出现一批佼佼者。现在我们就要鼓励他们成功,让他们在尚未成功或即将成功的时候,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办展览:体制外的展览无需权衡

  张三李四赵利平:现在很多后起之秀,的确很注重通过办展, 提高自己在行业和社会的知名度。回头再看正在展出的“当代岭南中国画双年展”, 我发现它的成功,就在于它的非官方, 这让它在选择上更自由,少了平衡性。现在这种能够让人关注的展览,已经不多了。

  陈永锵:说这次展览好,因为它不是体制内的,而是体制外的。体制内要考虑到平衡,要投鼠忌器,要选张三的作品还是李四的作品,想到头都破了,私人机构就不用考虑这种问题。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在办展览的时候,除了提供场地外,还要考虑到展览的水准,这样展览才能办得好。不管是哪种形式,当一个画展进入美术馆时,美术馆的学术意识就会跟着进入。这一次展览,不是美协也不是画院搞的, 所以无需权衡张三李四,它有相当的自由度。这种方式, 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 不仅跟画院、美协等研究机构合作,我们还会跟公营或私营的艺术团体合作, 这是我们一个有效的尝试。(金羊网-羊城晚报)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280395507812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