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赵国培: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3-14  阅读次数:1147次

  著名书法家,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刘炳森先生(1937—2005),曾长期住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的文化部宿舍楼。笔者曾和他长期交往。虽时隔多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现将炳森生前一些小事追忆成篇,以飨读者。
  “京城无处不炳森”
  提到炳森先生,首先要谈的就是书法。
  炳森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在小学老师的启蒙指导下,每日坚持练习。有时用纸笔;有时就地取材,用树枝在地上练,可谓“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十里八村都称他为“小秀才”,过春节时,很是忙碌——乡亲们纷纷登门,请他书写春联。一时门庭若市,十分热闹。
  炳森先生研习书法,有时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文革”中一度在干校劳动,白日无暇顾及。夜里休息时躺在床上,在被窝里还用手指在肚皮上练习,一笔一画,认真揣摩,乐而不疲。炳森先生外出,随身总带着自己的心爱工具毛笔,以备不时之需。为防笔头干涸或凝固,其有妙法——用塑料布包裹住。这样,随时可以使用。办法虽原始些,但效果极佳。
  炳森先生隶书飘逸潇洒、清秀俊俏,楷书遒劲饱满、敦厚庄重。“刘体”书法制作牌匾美观大气,极受商家店铺及世人钟爱,大街小巷难以计数,以致有“京城无处不炳森”之说。对于此种情况,炳森先生曾告诉笔者:“我写得太滥了。但人家登门来求,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啊。”
  随着炳森先生在书法界地位的日益上升,模仿者越来越多。对于铺天盖地的“假字”,炳森先生采取了超然的态度,但也不妨碍他“幽上一默”。一日,炳森先生闲暇,见一家商店题匾落款是自己的名字,便推门而进,找到店里负责人说:“请问,你们店名是谁写的?”
  “落款不是写着刘炳森嘛。”
  “刘炳森没写过这字。”
  对方没好气地说:“您怎么知道?”
  “我就是刘炳森。”
  “那你写一个看看。”
  炳森先生还当真取出毛笔,写了一幅供对方“参考比较”。
  外语属于“交叉翻译”级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书法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中日书法界之间的往来也日见频繁。为了与日本同道交流,炳森先生47岁时自费上了日语补习班。满满当当一教室人,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面孔,只有炳森先生“老木秀于林”、“老鹤立鸡群”。他不顾繁忙劳累,咬牙坚持了一年,终于能操熟练日语与一衣带水的同行们交谈了。
  1987年秋天,炳森先生随中国书画代表团赴美造访。当时,代表团英语翻译正在大洋彼岸恭候,致使书画家们与空姐及同机乘客交流成了一道难题。会说日语的炳森先生发现一位日本乘客会说英语,便与其组成“最佳搭档”——炳森先生将汉语译成日语,日本乘客译成英语;日本乘客将英语译成日语,炳森先生再将日语译成汉语,与空姐及机上其他乘客交流。
  1989年,炳森先生到西欧讲授中国书法,因场上无人通晓汉语,他只得请一位日本书法爱好者译为英语。那位先生虽然辛苦,但颇觉合算——按照炳森先生的话说:翻译不仅“近水楼台”先得中国书法精髓;通过一番口译,且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自己也练习了日语,又加深了友情,“实为双赢也”。
  平易近人的本色
  “文革”期间,炳森先生供职于故宫博物院,一家五口全仗炳森先生区区50多元工资,且只有一个人的粮票,故捉襟见肘。一日,炳森先生到美术馆观画,出馆后,坐在马路边静等熟人或同学。其原因非常简单——他发现自己身上连二分钱的存车费都没有,因此取不出自行车。他知道自己的朋友们时常光顾这里,就坐下来干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炳森先生终于得以“赎车”归家。
  “文革”刚一落幕,北京市百货大楼便悬挂起书法牌匾,题写者正是时已声名鹊起的炳森先生。为表谢意,店方奉送润笔费200元。在20世纪70年代末,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巨款”。炳森先生却坚辞不受,他说:“人流如潮的百货大楼如此厚爱,使自己的书法作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欣赏、品评,我感激不尽,怎么还能收钱呢?”
  炳森先生在书法界的地位一路攀升,但他依然保持着当初平易近人的作风。一次,炳森先生“打的”回家,当听他说过目的地后,的哥听说过炳森先生住在那里,当时就问:“您认识刘炳森吗?”
  “认识。怎么了?”的哥崇敬地说:“我也喜欢书法,他的字写得真好,我特喜欢。”
  到了家门口,炳森先生付过车款后说:“我就是刘炳森,我送你一幅字吧!”
  的哥喜出望外:“我见过您的照片,在报纸上。刚才我就觉得忒像您。车钱退给您,字我要。”
  “车钱和字你都收下。咱们交个朋友。”炳森先生高兴地回答。
相关书画知识: 赵国培  刘炳森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218309402466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