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刚刚发布的雅昌年度市场报告《2011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获悉,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造了968亿元总成交额的新纪录。尽管如此,报告认为目前艺术品交易领域普遍存在着赝品横行、关联交易、虚假成交与迟付拒付四大隐患,制约了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行情调整,既对拍卖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创立不久的艺术基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年担任雅昌市场报告执笔人的关予认为,中国艺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周期因此受影响,调整行情也由此而来。艺术市场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体制性的问题已经成为资本大规模介入艺术市场的瓶颈。
市场总成交与M1同步
2011年度的雅昌市场报告《2011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刚刚发布,报告撰稿人关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从2008年起接手这个工作,当时恰逢艺术市场从高峰跌落。有趣的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紧密关系正是从那时开始了。为了寻找反映这种紧密关系的指标他们还颇费了些周折,一开始采用“GDP增速”,发现2005年到2006年之间就出现了其与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同步上升的现象。之后,又觉得这个指标过于笼统,从前年年底开始采用狭义货币指标“M1”与成交总额相比较,也能看到这种同步现象。
从这种同步现象看,资本介入艺术市场的过程对板块的影响很明显。回头看,2005-2006年是艺术品拍卖的高峰期,行家十分活跃,什么都涨,而行家运作的资金主要是私人投资资金。到了2009年行情再度上冲,这一波是机构资金介入,会在与其他投资品种比较的层面上看待艺术市场,当时包括酒、珠宝乃至珍稀材料都出现了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时,国家在整体上支持资金进入艺术市场。这是第三周期的基本背景。
今年是入市好时机
她认为目前艺术市场出现了新的调整期。市场的上升阶段依赖国家干预型的货币政策,一旦这些货币政策退出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流动性枯竭,对股市、房市、艺术市场都带来影响。她记得去年的年度报告是揣测,担心政府的政策走向会影响2011下半年的秋拍,结果到了9月份资金吃紧已经很明显,秋拍因此遭遇寒流。而中国的拍卖行都是经验型的经营方式,组织秋拍时按老经验作准备,数量控制和估价上的问题很明显典型。
目前,大家不知道2012年的情况会如何。特别是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大家都期待政府出台政策干预。关予又谈到了报告中的信心度调查:过去每年这个调查的结果都是大多数人看涨,今年却是大多数人看跌。不过她又指出,调查还显示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是入市的好时机。确实,前3年由于新买家追高,许多老买家被迫退出市场,现在老买家又杀回来了。可见艺术市场虽然正在调整中,但仍有希望,经过波动、调整后还会往上走,其上涨趋势不变,三五年后还有上涨的空间。
调整暴露市场痼疾
新发布的市场报告指出,艺术品交易领域普遍存在着赝品横行、关联交易、虚假成交与迟付拒付四大隐患。对此,关予认为那是市场的制度建设未能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众多问题。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只能靠拍卖公司本身的诚信去维持,靠拍卖公司与买卖双方的妥协。艺术市场更大的成长需要更大资金的介入并推动,而这些痼疾成为必须克服的顽症。
近三年来金融化的资本也渐次介入市场,不过规模未过100亿,实际进入市场运作的比例更小。关予认为它们是纯粹逐利的资本,对经济变动很敏感,使艺术市场与经济变动的关系更密切。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价拍品的追高上。它们利用拍卖场来争夺定价权,这会打开价格上升的空间。不过到去年下半年调整后它们都变得很低调。它们大多还是尝试性的运作,还是有许多如复合型人才问题、金融操作与艺术市场运营的结合问题等尚未解决。另外它们入市时间过短,业绩有待观察。
她表示,国外成熟市场的周期变化总是轮动的。但中国书画板块的主力地位难以撼动,其交易规模至少占总成交额的50%到60%。短期内这个板块已经进入头部,但还没有足以取而代之的新的增长点:当代艺术经过2008年的调整后始终未回到当时的水平,目前正在寻找市场认同的连接点;瓷杂的流通性较差,除了瓷器与少数杂件外大多圈子过小,价格冲高后就会进入宁静期,对市场影响不大;至于陶艺等当代工艺品则还没有定论,不足以支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