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初:半生毫素诗书画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2-26 阅读次数:888次
92岁的欧初老人在开幕式上,精神矍铄。
欧初写竹,关山月补梅。
战争年代,他是领兵打仗的指挥员,和平建设时期,他步入政坛,肩负重任;离休后,他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断发热发光。2月15日上午,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欧初书画展》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开幕。80余件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欧初创作的书画作品,以及部分欧初收藏、出版作品与广大市民见面,展览将持续到28日。
虽然在开幕式上,欧初老人风趣地自称“书画方面,我是个"初哥",一个初学者”,但其实他与书画结缘,契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欧初的家人告诉我,1949年10月下旬,身为粤中纵队副司令的欧初,率部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江门五邑,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解放后,欧初脱下戎装,进入党政机关,当了领导干部,成为一名人民的公仆。在“文革”期间,他也经历了“靠边站”,在那段日子里,他开始系统学习文史鉴藏、书画古籍方面的知识,也开始写书法。上世纪50年代,他深受广州市长朱光、广东省委候补书记魏今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南生等一批热爱祖国文物也懂得鉴赏文物的领导干部的影响,经常主动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美术馆征集名家书画,也将自己节省工资购藏的书画作品,相互切磋鉴赏。
关注广州文化事业
欧初的家人介绍说,欧老曾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我们有责任保留好它,爱护它,弘扬它。”他在领导岗位时,关注文化艺术事业。他倡建的广州图书馆、广州市文德路文化街,推动修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重建春睡画院等,至今为人称道。一次,他到中山图书馆,发现图书不够,便指示拨款30万元给该馆添置图书。又一次,他得知上海预备出口一批碑帖,即批了2万元将其买下来,收藏于省文史馆。80年代中期,中国大酒店建员工宿舍挖地基时,发现南越王墓遗址,时任广州市人大主任的欧初得悉,即赴现场勘察,划地1.7万平方米为建南越王墓博物馆,使汉代的南越王墓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他大力支持各种书画活动和展览以及诗书文集的出版,与闻名书法家商承祚、秦萼生等发起成立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又与杨应彬、吴南生、许士杰及闻名诗词家黄施民、李汝伦等倡导成立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和广州诗社。
说起对文化的关注,欧初的家人还对我讲了一件趣事。上世纪80年代,欧初排除阻力,大力促成的洛溪大桥建成之后,欣然命笔,为洛溪大桥题名。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规定一律不准用繁体字,包括街上的招牌、信封等等。当时做得很急促,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搞,1997年的时候轮到广州。欧初给洛溪大桥的题字中的“桥”字,署名“欧初”的“欧”字原本是繁体字,也被拿下来改了简体字。欧初觉得这个做法欠妥,假如太过于千篇一律,会有几个害处:一,影响与境外的交往,港澳台和海外华人都还在使用繁体字;二,浩如烟海的古籍可能会消灭,没人懂得看;三,浪费巨大。“而且书法艺术全要求用简体字怎么行呢?关山月也说,简体的"广"字,神仙也写不好看”。于是,欧初与任仲夷、吴南生、杨应彬、关山月等人联名上书,受到了国务院、国家文字委员会重视。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规定,书法作品可以使用繁体字了。 |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