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2-22  阅读次数:1943次

  问:现在,新建的美术馆、各类的展览会越来越多。您在美术馆工作,又长期从事艺术批评,对此您怎样看?

  答:就美术馆领域而言,目前全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期。各地纷纷上马美术馆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以国有美术馆为主、民营和私人美术馆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馆体系。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美术馆事业在我国毕竟属于初级阶段,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匮乏,经验不足,存在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表现为:一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配套的倾向。一些美术馆规模动辄几万平方米,设施也竞相购置世界上最领先的,但美术馆从业人员却明显滞后,人才奇缺,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在美术馆气派豪华的建筑外表下,普遍存在“气血”不足的现实。二是重展览、轻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的倾向。不少美术馆充其量只是展览馆而已,以一年举办多少展览、吸引多少观众参观作为主要效益评判指标,对典藏、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公共服务则相对乏力。美术馆是全民享受美、接受熏陶的场所,应该具备综合性的服务功能。三是重当代艺术、轻传统文化的倾向。对西方艺术理解肤浅,引进外展囫囵吞枣。有的打着“当代艺术”旗号,实际上属于“皇帝的新衣”,谁也看不懂,但谁也不敢说不好,争相追捧。传统的书画艺术,却往往被视为“落后”、“过时”而受到冷遇。这一倾向,不独美术馆界,在整个书画界都存在。

  问:美术馆界和书画界关系密切,那么在书画界又是什么情况呢?

  答:美术馆事业的繁荣,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和书画活跃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馆的大发展,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画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书画艺术,就艺术市场层面而言是历史上罕见的飙升期、火爆期,但从整个书画艺术的发展态势而言,问题依然不少。突出表现为两个字“浮躁”。一是将形制的巨大与作品的“重大”相混淆,热衷于所谓的“大创作”,以形制之大来突出作品的“重大”和“重要”。二是将求怪异与创新相混淆,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三是将艺术的商品属性放大到令人惊诧的地步,将书画的价格、艺术市场的销路作为从事书画创作的主要追求目标。四是忽视文化修养,将书画创作游移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外,成为一种孤立的谋生手段、赚钱工具。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当前的艺术市场是历史上空前活跃、繁荣的时期,但不能说书画艺术是历史上最活跃、繁荣的时期。

  问:能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上述所言,只是表象而已。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唯经济为重的偏颇。比如,前些年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少地方搞了各种名义的“文化节”。现在换了,流行“文化创意产业”。前者,将文化仅仅作为经济的附庸;后者则无限夸大了文化的经济价值功能,将文化当做下金蛋的“老母鸡”。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赚钱”并非它的主要功能。如果将经济作用看得过重,把文化当做赚钱的机器,最后只会损害到文化的健康发展。

  说到对策,归根到底是要在思想认识、指导方针上真正了解文化、重视文化。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必将落脚到文化的发展上。经济建设的各种成就,最后势必转化为文化的形态才能流传后世,向世界传播。文化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我认为减少外加在文化上的经济因素,卸掉系在鹰翅膀上的“金块”,可能是促进文化轻装上阵、超越腾飞的最直接办法。



  作者:殷燕召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书画知识: 文化建设  书画界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883784294128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