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不断接近古人还是已超越古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2-17 阅读次数:910次
2011年12月初,我转道深圳,去了一趟江西赣州,在赣州书法院作客时,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赣州书法院院长梁铁民兄闲聊之中,提到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对当代书法所取得的实际成就作客观评价。我们谈得很是投入,铁民兄也有很多中肯的见解。使我感慨颇深,久久难忘。
平心而论,中国书法自新时期展览文化盛行30年以来,经历了从复苏到热闹喧嚣再到逐渐恢复理性和趋于冷静思考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其中不乏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学科的改变,书法在当代人考取功名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硬笔、电脑等新型书写工具的介入,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已经从实用领域中退出,但它的审美欣赏功能在逐步强化,形式感、装饰性在不断加强。书法协会、展览、书法出版物、书法媒体、书法市场共同构成了当代书法的生存空间。书法家协会队伍的壮大和各种展览的频繁推出以及各类书法出版物的应接不暇成为当代书法的一大景观。有人据此认为,当代书法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明清,超过了宋元,甚至可以和晋唐一较高下了。
对于这种不乏积极乐观的论调,不可否认,书法界的确存在一部分附和者,但反对者也大有人在。笔者对此也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今天特意撰文来就此事展开讨论,分析一下,我们究竟是在不断接近古人还是已经超越了古人?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采取比较的方法。有人说,就书法而言,今人和古人没有可比性。认为今人有今人的优点,古人有古人的优点,此话的确不假。但问题在于,假如不把中国书法的当代生存现状与所取得的实际成就和古代书法的生存状态与所取得的实际成就加以比较的话,则很难说清楚一些人之所以说超越了古人到底超越了什么?因此,我不妨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分析:
一、是中国书法在当代的生存状态(社会氛围)超越了古代吗?书法在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眼里属于修身养心之道,是书斋雅玩,更是必修功课。因此,“书”古人被列入“六艺”之一。且自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书学”,制订“以书取仕”的社会制度,书法被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高度。书法水平不过关,连仕途也无法进入。而如今,书法水平的好坏对一个大学生的前途几乎构不成什么影响。除了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和书法培训机构之外,书法只是作为一门选修功课存在。古代的文人依据书法特长进入仕途之后,进而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较大的影响,书法起到了一个媒介(亦即“敲门砖”)的非凡作用。而今天的人们却很难有因为书法而进入仕途,进而影响社会的。书法在今日成为一门专业,而具有专业特长的书法家,大多只能以一个相对纯粹的书画家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他的影响力再大,一般也只能局限于一个很小的社会范围之内。当今反倒是一些人在做了政府官员之后,染指书法,大多以一个票友的水平来左右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以政治等等优势来影响社会对其实际书法水准的衡量和评价,才是当代书坛的一大怪异现象。而大部分在政治上不占据优势的专业书家,不仅无法在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之内有所作为,反而甚至连凭借书法安居乐业的可能性都很渺茫。书法家要生存,往往需要依靠综合运作,以刻意的炒作来为自己的作品进入市场加重砝码。
这就引出新的社会问题,即作为社会商品的书法作品的水准(即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互不匹配。导致的结果是,好作品往往因为作者人微言轻而难以获得对等的市场价位和社会认可,而一些强势人物的信笔涂鸦之作反而可以一路绿灯,大行其道,炙手可热。
由此可见,当代书法的生存状态,即社会氛围并没有多少优越于古代之处。
二、是当代书法的整体水平超越了古代了吗?一个时代的书法整体水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书家阵容。假如认为当代的国家级书协会员就等同于书法家的话,那当下的书家阵容要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甚至超过了此前历史上各个朝代所有书家的总和。但,问题还在于实际艺术成就的检阅。那就是代表作品和理论成果。2.代表作品。历史上凡是传至今日的书家都有其相应的代表作传世,有的书家还有丰赡的理论成果,仅就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而言,一篇《书谱》,书文并佳,雄视百代。《书谱》不仅书法艺术成就极高,而且其文字内容又堪称是书法理论方面的扛鼎之作,甚为后世所推重和景仰。而当下社会的最具代表性的书家的代表作品确实尚属阙如,至少是模糊不清。在理论方面也难有突破性的建树,大多还是停留在对古代书法理论的分析和阐述层面。一些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的奇谈怪论,尽管颇为眩人眼目,然则大多不能自圆其说,难以使人信服。3.综合修养。古代书家,抛开其他勿论,仅就文学水平而言,其诗文大多脍炙人口,为后世视为经典,而今人在诗文方面大多差强人意,勉为其难。书写内容多为抄录他人之作,能达到文通字顺,已属不易,遑论他哉?由此可见,当代书法的整体水平并未超过古人。
三、是当代书法在技术上超越了古人了吗?我这里之所以不说“技法”,而言“技术”,原因就在于当代书法存在刻意制作的倾向,笔法意义上的技法之外,尚有装帧技术的引入。章法处理上的美术化、作品装帧上的工艺化早已形成一种普遍风气,这倒是古人所很少重视的。先说笔法意义上的“技法”,有人认为,当代人在技法上有了突破和提升,书法的技法有了超越于古人的地方,当代书法的笔法的丰富性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古人在研习书法之时,很难占有当代如此丰富的资料,更多的时候,只能依靠师徒相授而获得前人笔法。因此,在取法上很难像当代人这般自由和广泛。这话乍一听,颇有道理,平心而论,当代书家所占有的书法资料是古人所难以比拟的,很多影印及影像资料几近真迹,各种碑帖、文献可以随时获取。但我们在衡量笔法是否超越古人有一个根本的标准,那就是对笔法的精到性和丰富性的综合考量。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就以王献之而言,他秉承家法,以王羲之为师,后加以变法,自成一家。看似取法不广,然则其父王羲之乃开宗立派之书法大师,是前人笔法的集大成者。他起点很高,而且看到的都是其父之真迹,父亲的口传身授加上他的聪慧好学,对王氏家法的继续几乎不打折扣。而我们今天的书法家,却很难得到可与王羲之比肩的书法大师的口传亲授。某些人可能在笔法的锤炼上相对过关,但丰富性上则多有不足,程式化较多。有的可能笔法相对做到了丰富,而精到性则尚有欠缺。
张荣庆、孙晓云、陈忠康等,作为当今学习二王书法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们对二王书法的研悟,颇有所得,但假如说他们在技法上超越了古人,怕是他们自己也不敢认可的。
当代的篆隶书创作,尚处在对秦汉及明清人经典之作的挖掘阶段,某些人的探索,虽则稍具新意,然则是以散失秦汉篆隶的本质精神作为代价的。且书家之间,互相因袭,面貌雷同,尚不曾出现人们公认的能够代表当代篆隶书最高创作水准的作品。
楷书方面,从小楷到魏楷,从目前来看,也还处在对古人笔法的深入继续和吸收消化阶段,趣味性方面,的确有所加强,但遍观当代楷书创作成果,在笔法上并无实质性的突破。旭宇先生等倡导的“今楷”,看似新鲜,但却并不具备说服力。原因就在于“今楷”的概念本身不具备学理上的合理性,加之没有与之互相对应的代表作品,也就只能流为一种无法自圆其说的一厢情愿之举。
草书方面,近年来比之以往有所改观,有所进步。但这是相对于当代的草书家自身水准的提升而言,经典观念的强化和临古功夫的深入,一些人的草书有了古代草书经典作品的某些迹象,但依然存在很大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体现在技法上,更存在于精神气格上。
唯一比古人占据优势的可能就数书法作品的裁剪拼贴、装帧设计了。书法作品形式美感的强化,原本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时代观念的融入和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但形式美感之于艺术作品,究竟不是主要方面。思想内容和作品的精神格调才是第一位的。笔法、结体、章法等是书法本体精神的有效支撑。文气诗意书境的提升则是书法家的终极追求。假如把形式美感提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就无疑是喧宾夺主,缘木求鱼了。现代大型展厅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在表象和思想内容的普遍贫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早已形成一种社会的普遍共识,我这里就无需多费笔墨来一一展开论述了。
说当代书法超越了明清,超越了宋元,赶上了晋唐,直指秦汉,作为一种毕生努力的方向和乐观向上的自我鼓舞未尝不可。但假如朦朦胧胧之中,真的以为当代书法可以睥睨宋元以下,比肩晋唐以上,那么,以这种过于乐观的心态,假以时日,不仅不会不断接近古人,反而会离我们古人的实际成就越来越远……
因此说,我们所应该做的不是是否要超越古人,而是如何不断接近古人。因为自秦汉以降,历代的书法大家都不是在刻意标榜超越古人,而是在不断尊古的过程当中接近古人,成就自我。而书史的长河也因此才能行之久远,川流不息。 |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