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思虞作品
他人生中最大的喜悦莫过于他听到,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他的最大享受和满足莫过于在春节、在教师节那天,收到同学们寄来的一张张小小的卡片。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爱心,充满着童心的可亲可敬的老人。
郑遨
怀念父亲郑思虞教授仙逝五周年
一
今天,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怀念我的父亲西南大学文学院郑思虞教授。
父亲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生。他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前他为掩护地下党,为保护和营救进步的青年学生,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在过去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在以后历次的运动,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尽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和迫害,尽管如此,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信念都从未有过动摇。他对曾经迫害过他的人,也从没有过任何的怨言,他那无比宽广的胸襟,忠诚、执著的人生态度,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父亲的一生是勤俭、清贫的。在过去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时代,父亲总是将微薄的工资中的大部分,用于同样因受迫害而瘫痪在床的母亲身上,自己却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的生活。尽管如此,他还不忘用自己补发的、少得可怜的工资去支助侄儿、孙子们读书上大学。后来,当生活开始好起来,大家已住进宽敞的住房的时候,他依然住在那套窄小、条件简陋的房子之中。他从不开口从不伸手向组织讲条件、要待遇。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人。
二
郑思虞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精于声韵学、书法及古文物鉴赏。曾任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即使到了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的学术造诣深厚,著述颇丰,著有《毛诗合音字》、《论语天文考》、《郑思虞作品掇拾》等多部专著。他精于英文,尤擅《诗经》。他的书法艺术是集其阅历、才华和人格之大成的结晶,他的书艺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创造境界。书画同源,他的画作题材丰富,画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画。父亲擅写的旧体诗词,格调清逸。
郑思虞教授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不辞劳苦。他从教60多年,以其崇高的师德风范和渊博的学识而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父亲的一生是献身教育事业的一生。他热爱教育、更爱他的学生。他讲课很有激情,重点难点突出,精辟的分析,板书的字体特别漂亮,他的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虽已七十高龄,他仍然还坚持为研究生上课,为了学生他常常备课到深夜,早上他起得很早,匆匆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整理书房,做好了迎接学生们到来的一切准备。当他九十高龄,行动已极不方便之时,他的心仍然牵挂着教育。牵挂着学校的发展,他常常要求我们将他从六楼上背下来,去校园走走、看看,他常常会在他曾经给同学们上课的大楼前驻足、久久不愿离去。当他看到学校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他的脸上总会泛起灿烂的笑容。他人生中最大的喜悦莫过于他听到,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他的最大享受和满足莫过于在春节、在教师节那天,收到同学们寄来的一张张小小的卡片。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爱心,充满着童心的可亲可敬的老人。
三
父亲是我们尊敬的长辈、更是大家的良师益友。他对子女的教育严格,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见解。他常常告诫我们,诚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格,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绝不可屈服权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吃亏是福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准则;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是一个人成才必须树立的、重要的人生观。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之下,晚辈们也成长为教授、博士和各行业的专家、学者。
爸爸,你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仿佛失去了一座前进的灯塔,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欢乐……
但是,我们也要告诉您,我们将铭记您的教导,将永远把您作为我们人生的榜样。我们也一定要把后代们教育成为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