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名人名家评柳咏絮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2-03  阅读次数:964次

著名文物鉴赏家杨仁恺 --- 柳咏絮女士乃子谷先生之女公子也,子谷先生驰誉画坛与悲鸿先生齐名,咏絮承继衣钵,艺苑世家,育乐英才,成就斐然,令人羡慕不己也。咏絮作竹石图笔墨潇洒,得乃父子谷先生真传,明清以降画竹名家代有传人,咏絮自出机抒,诚不易觏,殊可钦也。

 

 2001年10月11日   [文艺报] --- 柳咏絮的画基本上是传统一格中表现现代人的笔墨精神,所以她画兰竹合乎规范又不为规所拘。柳咏絮正是在传统的方式中用自己的笔墨连接那些符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着很好家学的柳咏絮在其父柳子谷的影响下,不仅累积了深厚的传统功底,练就扎实的笔墨功夫,而且深爱着传统的方式,并在这一方式中演绎现代的人文情怀。柳咏絮的画构思立意平实而不求奇异,文质彬彬,显现了为人的中庸厚道。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孙世昌 --- 她身上确有乃父柳子谷遗风。 她画的花俏而不弱,大气,有现代人对色彩的敏感性、亮丽而不轻佻;继承传统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又有明显的创新意图,自然地流露出她的清新而跃动的生命意识,能够把写生的根底转化为写意而之,是柳咏絮的资质,也是她的优势所在,因此她成为当代东北女画家中少数能[写]起来的娇娇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   陈传席 --- 您的花鸟画创作很好的继承了子谷先生艺术的精华,并有发展,令人钦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原主编  李松 读了你的画,真可称‘咏絮才’也。   

 

 看了画册很高兴,您真正继承了令尊子谷先生的绘画风格,在笔墨上很有功力。可喜可贺。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    朱鸣冈

 

 ------既有浓厚传统又有师造化之功底,能够在令尊大人子谷先生的基础上,充分开发自己的心源,可谓善学业者矣。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教授 著名画家   孙其峰  

 

 子谷家风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廖静文 咏絮教授的水墨画功力雄厚,画境清新,既见子谷先生大家风范,又有女性画家的温婉柔润,游鱼,兰竹运笔施墨新意盎然。

 

-----秀美典雅的幅幅画面令人欣喜十分,润泽通透的墨韵出自令尊大人的衣钵真传,却似呼又胜一筹,至少是别出一格。-----古朴而清新的画境,枯润蒹施,畅涩并举的施墨技艺,娴熟自如之极,读来爱不释手《月竹》有子谷先生遗韵,而更见浑厚潇洒《傲雪》竹干上的复笔《双清》水仙叶线的顿挫,有别开生面之新意,令人神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张世彦作为女画家有此气魄甚少。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郭西河    清新活泼,生气勃然,构思巧,手笔大,显其功力之深,颇有令尊子谷先生神韵风中央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吕长生柳氏咏絮乃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柳子谷先生之爱女,自幼颖慧卓荦,才思敏捷,陶泽於丹青门第,得天独厚。深得其尊父笔传身带。大半生刻苦於精勤笔砚。是以其画意,早年已昭然於画苑矣。今观其晚晴之作,无论用笔设色构图无不精到者,其画品精湛於花鸟。尤以兰竹等,光显於子谷家风,气格高,造境远,超然象外,全物之神也,其笔下之兰,空灵飘逸,其竹健拔清爽。乃至杂卉之作,无不闲雅於丰彩,时而流宕大丈夫之豪情也,则脱俗於纵横习气耳。通观其创作之艺脉;以清字如之,秀骨天然;以老字成之,功力底蕴深厚;以淡字化之,则日趋於妙极如淡之境也。 或问曰:何以能致此耶?吾则答云:画家咏絮善巧於外师造化,内师心源者焉。

 

丁亥仲夏辽宁大学教授   王前 看到《柳咏絮作品集》觉得非常清新,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花鸟画集。她的作品具有现代精神。在传统绘画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突破,给人的艺术享受不同于以往。能引发我们对中国画的深层认识。柳咏絮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她应用这些法则和施展这些绘画语言,表达的是新的构思和形象,因而有新的艺术效果。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  著名画家   王弘力咏絮女士的画风除受其父柳子谷大师的影响、更多的是她自己清新、雅淡的个性。这种个性她是通过豁达胸怀、虚静清明来实现的。这不只是技巧功力使然,而是思想的造化。正如《庄子·天道》所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以虚静推于天地,通力万物,此之谓天乐”。她是在这种思想境界中慕学者风范,取大师之长的。所以她的《母与子》、《雏群》相安无争,画面很寂静,但这种寂静并非常态的寂静,而是一种被驱散了浮躁之后的寂静,作者要赠送一份寂静给生命,让生命怡然自适。她(柳咏絮)用线的组合来写紫藤,笔法取之于古,又脱之于古。用笔大胆、奔放、痛快。画面浓墨线条时而作狂草运行,时而作泼墨洒就。泼墨之处似涨非涨;狂草之处畅而不滑。线条力透纸背;遒劲苍辣。淡线枯而不涩;细而不软。线条穿插映带、纵横交错,繁而不乱,好不淋漓酣畅!尽显“万岁枯藤”之生命气象。从中可见她行笔速度之快、用笔技巧之娴熟。她在敏锐着藤枝倔犟伸延的意象后,再作冷色调的花写意,进一步衬托藤的气、格、神、韵,从而在抒情写意的驱使下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意境。使我们面对这幅作品时,为生动喝彩;为精神喝彩;为生命喝彩;为中国画的魅力喝彩!-------与其说这是物性,不如说这是人性。她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善于从摸拟物象到重物象、从她(柳咏絮)的《山中兰与竹》和《性淡恋幽谷》都是传统题材,但大多画家对这类题材的表现都多让人们以“仰视”的心理敬畏它的高贵。而咏絮女士则用另一种思维表现它,让人们以“平视”的眼光亲近它的可爱。大胆地运用彩墨点缀其中一枝一叶,使作品从中散发出阵阵馨香,这时,与平民审美心理距离顿然缩小。但她又不是取悦于世俗,而是仍然保持淡雅的主流调,仍然具有“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的品质。

 

 著名书法家 书画评论家   上官甫贵以晨号自勉,以鱼游明水为境界,竟管连风带雨仍苍苍劲节。以哺春为事业,以兰寄幽香为风格,待到华灯出放时,以醉然秋色。著名军旅作家  李占恒柳咏絮的画路很宽,技法多变 ,笔墨精巧简洁明快, 具有俊逸秀雅的艺术风格。她常说‘难能为美’她就是在难度大的绘画创作中去表现美好的境界,创造美的价值。她主张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求大同求大异 努力求新。辽宁电视台2003,3 ,8"雅关东艺苑——女画家柳咏絮’中解说词。

 

来源:博宝艺术家网

 

相关书画知识: 柳咏絮  名家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88449859619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