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岭南山水的革新者许钦松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1-20 阅读次数:1321次
2002年,广东文联等多家专业机构在广东画院举办了许钦松个人山水画展,展出50件中囯画新作,岭南美术出版同时推出《许钦松山水画集》。在一个各种展览已经多如牛毛的年代,当年许钦松这一展览,人们最感爱好的地方似乎还是在于,这是一个版画名家的中国画个展。新闻媒体甚至美术界的同行们关注的,主要是版画家许钦松左右开弓,两手都要抓的创作取向。
坦白一点说来,对于新闻媒体爱好盎然的“跨界”、“客串”式的多才多艺,专业界人士的内心未必很以为然。艺术贵在专,难于精。做做票友或边缘人未尝不可,一般而言难以与专业的中国画家等量齐观。
但人们大都不太留意,许钦松此前已有了20多年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经历。长久以来,他怀揣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国画情结。相比版画刻板拓印的一整套制作程序,中国画直对宣纸挥毫泼墨抒写情性的方法,有时更适合于他。七十年代中期,他从美院毕业分配到广东美协工作,已正儿八经不断拿出国画作品参与各种联展。只不过,与他这一阶段最投入的版画相较,这些中囯画只能算小打小闹。随着他版画事业的蒸蒸日上,许钦松作为版画界后起之秀的形象被定格,更如他自已所说那样,是“版画影响力掩盖了中国画的名声”。
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在广东画院举办的这一山水画展,乃标志着许钦松一次非同平常的转折,是他创作重心的大挪移。假如说,七八十年代许钦松主攻版画,九十年代是版画、山水画齐头并举交错行进,2000年后则已是山水画成为重头。他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向,由此,许钦松的主要身份已悄然转换为山水画家。
回溯一下他作为一个山水画家的行程,不难看出,许钦松的前期作品,曾沿着传统笔墨路向走了一段不短行程。上世纪80年代,他追摹过沈周、石谿、石涛,尤为北宋大画家范宽倾倒。而现代大家中的黄宾虹、李可染和陆俨少等人,对他也有异常吸引力。他研习传统笔墨程式,揣摩别人的画法,也曾尝试在传统型山水技法系统中加入意识流、解构主义等后现代式造型语言。不同方法都尝试过了,头绪甚至显得有点杂乱。但,这种种探索和体验,为他下一步再出发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而他在这一阶段画作所透露出的乡土气息和清新格调,仍让人留下不忘印象。
许钦松90年代的作品,多有写生体验依托。这一时期,他在探求以新笔墨语言传达真实感悟的新途径。许钦松已有许多年外出写生积累,足迹近至长城内外、天山南北,远及西洋东亚、他国异乡。作为画家,他对北派山水的雄浑厚重,南派笔墨的秀润灵动一样喜爱,同时抱有一种专业化的强烈爱好。也在这一时期,大尺幅创作,全景式、俯视式构图不时出现,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他一种以“大”为尚的个性特色。2002年在广东画院的个展,出现了众多大幅作品,构图方正,气势迫人。这些作品,正出自他历经两个阶段探索积累的艺术蜕变期。许钦松喜爱大山、大水、流云的格局,而且对云的表现一直情有独钟。流云远山、游云漫渡、寒云欲雪,类似作品标题一再出现。在他笔下,变幻浮动的云炷苋眉崾党廖鹊拇笤莱缟奖涞蒙槎霉壅叩木裥男鞔又谢竦锰逖楹凸壅铡6砬账缮剿娜舾筛鲂郧阆蚝头绺裉厣惨言谡庖唤锥蜗拭鞯爻氏殖隼矗袢〉某杉ㄈ萌斯文肯嗫础?br />
而这只是阶段性的收获。许钦松的过人之处,在于沉得住气,能不骄不躁。鲜花和赞誉声最易让人晕眩,他在这时却能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真正的优点、不足和往何处努力的方位。下一步该如何呢?他对记者说:“一旦个人风格形成,你就要不断完善它,提炼它,提升它。我不主张画家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天天都在变,变成面目全非。其实我主张‘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内心的艺术目标”。
这个要坚执的内在目标又是什么呢?以往他并没有直言。近年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他终于透露一二:“灵动、巧妙、轻快、抒情,是广东美术创作的特点。但能引发对社会、对历史深层次思考的震撼性力作,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经得起推敲的大作还是不多”。他早就意识到,当代岭南画家若仅停留在“对景写生”这一层面,“看似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勤于写生,但实际上是缺少创造”。老路己行不通,当今的广东美术家,需要更迫切思考艺术提炼和升华的课题。
这是从美学的角度,深入思考广东近现代以来美术创作特征而得的一个总体性结论。它出自许钦松之口,更让人感到沉甸甸的份量。
“同志仍须努力”,广东美术界的同仁任重而道远。而艺术创作自有规律,它首先是个体的。从许钦松这里可以看到,内心有了坚定的艺术目标,大山水大气格的美学取向也变得越来越明晰。在接下来的探索中,他一直紧紧把住个人风格“要不断完善,提炼,提升”的要害点。用的是毛笔宣纸,技法上则更多尝试将版画的块面、黑白构成和西画的色彩、光影、透视等造型手法与中囯笔墨语言融合起来,提炼出融入自己艺术个性的新画法,进而整合为体现个人风格的语言系统。
这是一个延续了多年,曲折而困难的行程。激发他创造潜能的契机,来自于许钦松十余年前的一次出国经历。1997年,他作访问学者来到尼泊尔,坐直升机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上空写生。飞机登临青藏高原,从高空俯看崇山峻岭,群峰苍莽,云层叠涌,气势壮阔,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南方画家惯用的山水画法,很难传达此时心灵所受撞击。“一定要有所突破,首先要突破自我!”许钦松此前一直心仪唐宋元山水的恢宏气格,大山大水,披阅千里,既有强烈的震撼力,又经得起反复品味等。此刻,新旧感受触碰在一起,有如电光石火,他豁然开窍了。
由此,他的创作走上了转型、蜕变、升华之路。许钦松明确归纳出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审美倾向儒家精神的厚重、浩然正气,意境需有雄浑、博大气势,总体要突出崇高,伟大的壮美。
这一倾向,包含着他的个性特征。许钦松多次说到,他少年时的偶像都是英雄豪侠,一直不太拘泥个人痛痒,“人的精神应该是深远而崇高的。”这种个性倾向成为潜意识,有意无意总会落在作品上。如同他所说那样,“我在创作中的确有一种‘大’的倾向。我总是不自觉的提高视角,仿佛自己是一个遨游天空的翱翔者,穿越一道道云层,向深远的地方飞去。我就是一只雄鹰,自由地翱翔在群山峻岭之上,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广大的地球、神奇瑰丽的自然,都在我的胸中。”
大气势、大境界、大意象,“大”是许钦松山水画一贯的追求。这样大美和壮美的内涵,需有空间结构、视觉图像、技法语言各环节的依托。出于表现的需求,甚至要求纸张幅面大型化。这些要素,都已在许钦松近年山水画中有明确体现。在空间结构中,他借鉴了唐宋山水宏大气格的高远构图法,有意识保持“焦点透视”特征,同时也“自觉的提高视角”,把广袤天地尽收笔底,以俯视角度导引观众随他遨游天际,遍阅万山,感受壮阔气势。
正如许钦松所述,他的山水画很注重山体地质结构、山水云雾相互关系的研究。厚重雄强的山体质性何以表现,壮阔宏大而又灵动变化之美怎样传达,这都是一个山水画家需以创造性方法解决的专业课题。而这一专业的答案如何,则决定了他的作品价值如何。许钦松恰好在此发现了他的优势所在。“从事版画专业,给我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因素”。这里能把他多年从事版画创作的体验,顺理成章引入到山石形质的造型语汇中去。版画重黑白,省却许多繁杂累赘,删繁就简是其优点。刀刻意味的俊朗、坚实、明晰、简括,则可补传统笔法之不足。再略作分析,他所画山体,一是喜用积点成面去造型,二是常见侧锋块状的笔墨。这些,都若隐若现透出他由版画转入中国画,版画技法元素与唐宋山水笔墨交叉糅合的特征。他由此尝到甜头,“版画创作因素介入进来,强化了山体语言的重量感、力量感”。
其实,这又不过是他所作综合性探索的一方面。他说,“艺术要在不同种类的交融中获取新的养分。我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了版画功底和木刻技巧,融入了水彩、水粉的色彩意识,甚至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在山水画中融入油画、水彩水粉的色彩语言,乃至现代设计的图式结构,这对于传统型的老一辈画家,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许钦松具有当代广东人的开放性思维。只要有助于加强山水画的表现力,能传达厚重感和力量感,种种方法都不妨为我所用。他曾作自我总结:“我的山水画的鲜明特点:一是构图,变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为焦点透视;二是用色,改变传统国画推崇的纯水墨,画出自然界色彩的丰富变化;三是光感,改变传统国画画面的散光,将山水沐浴在自然光的笼罩之中”。
由于开放型的思路,综合型的方法,传统的山水笔墨技法到了他手里不啻于猛虎添翼。“在我的山水画中,追求视觉冲击力,在巨大的展示空间中,要有把观赏者从远处吸引过来的能力。我认为这是现代创作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能力”,在西方艺术哲学中,经典的诠释是艺术的“视知觉”。它首先是作品形式的张力,同时也是作品内涵的魅力。而这一切,却只能通过技法语言落实在作品上。从多方摸索、多年探寻到自辟蹊径,许钦松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终得以为表达山川的博大、宏伟气象,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目标,从技法层面的突破开始,找到了创作上的可操作途径。
对于一个画家,达至这一点岂易言哉!
现时的许钦松处于旺盛的“现在进行时态”,正在不断前行,不断为自已提出富于挑战性的课题。例如,他说到,“近年来,我把研究的课题重点放在‘水墨山水’的创作上,在创作中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难题:首先是技巧问题,如何在‘厚重’与‘灵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作品既要浑厚又要空灵,要使之达至和谐统一;第二,如何使‘第一自然’向‘第二自然’的转换。就是说,要让‘眼中的场景’转换为‘心中的境象’;第三,艺术语言既要有创新又要有承传,两者如何完美结合,值得深究。我希望用五年时间走进这‘水墨山水’,相信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个人风格,创造出有新意的山水画作品。”许钦松还说到,“我要画一批篇幅巨大的山水画。一个山水画家,一辈子没有大画支撑,是说不过去的”。
这里,不仅坦裎了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更让人看到了他的一种担当精神。作为当今广东画坛的领军人物,许钦松有着难得的文化自觉。
解读许钦松并不轻易。其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已越出了“岭南画派”范畴,且包含着许多跨门类的要素。而另一个困难的问题,是他正在路上,还在继续探索。面对着许钦松以往的作品,有人说看到了他“易刀为笔”的特长,有人则感受到“青秀出苍豪”一类特色,这些确乎说得不错,但尚嫌不很透辟。或许真是“旁观者清”罢,上海画家施大畏的角度便不同了。他赞赏许钦松“既有广东特点同时又发挥了广东特点,这很了不起。一个地区走出来画家,必须要打破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局限性”。
这,才真正是要害所在。打破了地域文化的局限性,让许钦松的山水画得以呈现出更明确的个性化和精神性特征。归结起来,许钦松近年的山水画创作,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一、创作观念完成了自“器”到“道”的升华;二、立意造境到达了由物象而心象的跨越;三、技法语言实现了从融合到综合的转换。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在许钦松之前,广东已有“二高一陈”的开宗立派,接着是关、黎一代画人的各领风骚。而许钦松作为一个当代山水画家的意义,在于承传和光大了岭南画坛的革新和创造精神,他是岭南山水的革新者。 |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