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1-17  阅读次数:1085次

  上海近年来正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梳理城市文脉,繁荣振兴历史画。近日,由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文广局主办的《视觉记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一批富有震撼力的历史画精品力作。“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也于同日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

  在历史画展出的同时,一次高层次的历史画研讨会也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召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历史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里摘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材料,以飨读者。

  ——编者

    个人风格不应成为评判艺术品好坏的标准

  靳尚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此次研讨会讨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历史画的不足是思想问题,但是很少有专家提到我们技术的不足。理论界认为风格和个性很重要,但是我并不赞同。风格是培养不出来的。对于艺术品好与不好,应该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中国不缺思想,不缺观念,缺的是技术。我们发展历史画要降低速度,要能沉下心,最忌浮躁。拿绘画的基本功素描来说,国外的书画家对素描的重要性和关注是不变的。评判一幅画的好坏,在于能否让人读懂你画里的丰富内涵和表达的含义,而不是风格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人们认可的一个共同认知点。风格是画家自己特色,而不是评判画的好与坏的标准。比如传统的画要简单些,现在必然要多元化。现在人们美感的变化和欣赏水平和价值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创作历史画,哪些该画,哪些不该画应该心里有数。我们当下的任务则是提高质量。如今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的艺术品时代,而我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建设还和西方有差距,我们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比如做什么,陈列什么,价值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和现代社会的需要来创作历史画。

    画家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燮君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治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

  上海市历史画的积极推进为此次的研讨奠定了基础。首先,历史画创作应该是符合历史规律。广义的历史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辞海中解释有历史画的词条,指的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历史画的创作不仅仅集中在历史事件,比如《移动红旗》等画不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但也属于历史画。

  历史画在古罗马时代已经萌芽,文艺复兴时代是历史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画的开端是秦汉时期,在隋唐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到了宋元,历史画总体走向了衰弱。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刻画人物的历史一直是历史画主流,而宋代以后则以山水画为主,明清的山水画开始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画转为以乡土情结的现代的融合。比如《赶火车》和《检阅》,全景画在多样化中体现主旋律。

  中国历史画的创作应该遵循历史规律:历史回放与责任、元素解读与视觉解读以及心灵震撼与美学监督,还有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自信。历史画创作应该表达对历史的敬畏、体现主旋律。历史强调客观性,不同画家对同一时期的历史画的审美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画家应该穿越历史的迷茫,担起历史的责任。对于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迹象,画家应该追求而不是避免。书画家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怎样有一种自觉的追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923385620117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