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中国美院的时候,浙江书画界都是靠传统的师徒之间手把手的传承。前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教后辈做事,又教他们做人。想象一下,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很温馨?”
著名书法家、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赵雁君说,相比于当下遍地职场、只有上下级而无前后辈的现状比起来,这种消逝之中的传统师徒关系,堪称弥足珍贵。
“身教重于言传,朱关田就是很好的表率。”赵雁君回忆起原省书协主席、书法大家朱关田令人难忘的点滴。
“朱关田可以说是沙孟海的得意弟子,他完全承继了沙老治学严谨、为人谦恭的优秀品质。”赵雁君说,“我是朱关田的学生,从他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传统的书法技艺,更重要的,是怎么做人、做事。”
朱关田曾经长期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书协主席。“对于浙江书协这个大团体,朱关田的心中自有大格局。在他看来,自己作为省书协的管理者,首要的本职工作是团结、联络、服务大家。”
赵雁君说,朱关田曾经连任三届省书协主席,“在15年时间,要给自己办一次个展,实在是太小菜一碟了。可是,他就是一次都没办,别人劝他办,他都摇头回绝。”直到去年12月浙江美术馆办的12人书法展里,他的作品才得以展出。
“或许朱关田在社会的名气比不上一些经常办展览的人,但是在圈子里,他赢得了广泛的爱戴与敬重。”赵雁君感叹道,“他从来不说什么豪言壮语,但是,行为的力量,比语言要强得多。”
与记者谈到师徒传承,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也是收不住话匣子:“浙江的书画界,不像戏曲界那样在拜师时有那么多讲究,比如三叩六拜啊、奉茶献花啊,我们一般都不用,只要相互认可就行了。”
何水法说,在传统师徒关系中,最基本的,应该做到弟子对师父的感恩、敬畏,师父对弟子的负责、关爱。“在浙江美术界,姚耕云师从陆俨少,方增先师从王个簃,都是传为美谈的。”
1968年,何水法成为了陆抑非先生的弟子。有一次,杭州花圃办菊展,需要展示一些菊花的国画。陆抑非便主动表示,自己的画放边上即可,中央的位置则留给何水法等弟子放置作品。
恩师这样的举动不胜枚举,让何水法倍感温暖,“他用行动让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后来,当陆抑非年过七旬患病之时,何水法跑前跑后,为老师配中药,联系浙医一院的名医会诊,还常常搀着恩师去花圃看花。
“师徒透出的,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温情。”赵雁君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不是空泛地说要爱国家、爱社会,而是要爱长辈、爱朋友,爱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