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春晚,小沈阳一亮那嗓子,我们大家就被怔住了,那水平也太高了。于是小沈阳红了火了,可后来小沈阳据说也自己唱了,可总不大咋样,要不是本山大叔在后面给撑着,恐怕早已淹没在滚滚红尘当中了。说到底玩模仿再秀恐怕也是站不住脚的,你完全用人家的资源终究还是不如人家自己用的到位品味。
现在国展上据说作品风格雷同,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书法模仿秀。因为我没去看,所以没有发言权。只是凭我的臆测,不大精准,诸位所以万不要因为我的一两处谬误和我较真,因为假如那样搞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我家那大米饭倒霉,又多吃两碗!作品分格雷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也都在搞模仿秀?听说“二王”吃香,就都跟在后面转悠,那那不雷同咋的。有人说了,我们正在传呢统呢,我们正在向国粹当中的国粹无穷大靠近呢!你却在此说风凉话,说实话那责任我可不敢当。我想问,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传统精神的外化图式,我们可以通过这图式体会传统的精神内涵,可当我们只要这图式,不要了那精神,是不是有买椟还珠的意思。说的辛辣点,我们抛弃了传统的精华力量,而拾得的是传统中那坚硬的糟粕。
有人担忧书法沦落为“技”了,因为那样是不要几天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成绩”的。但他失去的是书法对人内在精神品格的涵养。欧阳修以及那之后的苏轼对唐代旭素的批评其实着眼点也正在这里,尚意书风的倡导就是让劳累的在法的大旗下前行的书风,放慢速度。让书法从手底走到人的心底,让书法感受到心的温婉。
对于当代的书法,我觉得多数都是“很书法家的书法”,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民国的以及其后的文人书法,你会立刻让你的心感觉到徐徐的春的生机。章太炎,李大钊,鲁迅,胡适,徐志摩,梁实秋,臧克家,闻一多,梁漱溟,冯友兰 ,沈从文直到当代的汪曾祺 贾平凹。他们个个不同,真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他们有人文的厚度有博学的广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忖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