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盛世的今天,盛世兴藏风起云涌。据说我国收藏群体人数已有7000多万人,这还不包括潜在的边缘人群。不断壮大的收藏队伍,造就了五花八门的藏品门类,过去的破烂已成为收藏新贵了。
当下,古玩收藏市场异常火爆。收藏究竟有什么魔力?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著名收藏家毛晓辉,听他独家释解哈尔滨古玩市场谜团。
谜团之一 古玩市场有玄机?
眼下哈尔滨收藏市场和全国的形势一样,以假货赝品为主。大藏家在哈尔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任何高端的好东西,即使是真的有好的高端藏品在本土也卖不出去,所谓的高端只有在“北京、上海、香港”的拍卖会上才能见到。
那么,哈尔滨的多家收藏古玩市场靠什么生存呢?近万人的从业人员的吃饭、开支、进货、租赁靠什么支撑呢?业内人士的回答是:本土古玩商基本上是以假货赝品生意为主,还有就是每日经销部分低端的古玩古董,所谓的盛世收藏只是少数媒体刻意营造的孤芳自赏的歌舞升平。外强中干,或者是根本没有。
每个双休日在道外老街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摆地摊卖所谓“旧物”、“旧画”、“名家画”。收藏爱好者,自以为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捡漏”,殊不知“陷阱”就在眼前。如今的售假、制假者较之古人毫不逊色,古画、古籍、铜器、玉器、钱币、像章、邮票等领域的赝品随处可见。
其实,自古以来古玩就是鱼目混珠,古玩市场所卖之物也并非全是古玩,关键是要看买者的眼力。古玩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假货不计其数,层出不穷,制假造假比比皆是。某电视台一档鉴宝节目曾揭露一幅名画被裱画师作了手脚,揭成表层、里层,令人根本无法辨别真伪。
日前,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的部分学生披露,去年北京某拍卖公司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实际上是他们当年临摹的习作。
法律上的欠缺也为藏品“造假”推波助澜。拍卖会上,业内人士经常看到有买家以极其离谱的价格拍走一个看来不值几个钱的字画。这个神秘的游戏,其实是拍卖行和收藏家一起做的局。目前国家实行的《拍卖法》规定,拍品的真伪瑕疵由买家自行鉴别,拍卖方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在古玩市场,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说古董古玩真假,只研究它的价钱。所以,真假辨别靠眼力,你买到假货只能说明你“火候”不到,只能自认倒霉,连投诉的权利都没有。
书画古玩知识性和技术含量要求更高。赝品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比如张大千就喜欢临摹前朝大师的画作,这样的作品究竟定义成赝品还是真品,说法也不一。
谜团之二 专家 行家 玩家 仿家 谁家能解其中惑?
所谓的本地藏家、藏者,几乎都是一些附庸风雅的爱好者,从本质上说对古董古玩字画缺乏根本认识,主要消费群体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和有这个爱好的官员、商人,还有一部分是热爱收藏的老藏家,虽爱好但半懂不懂,手里还有活钱,于是,这个平台就盘活了。古玩市场的中坚力量和先锋人物就是这部分人,他们在支撑维持着日常的交易。有的老藏家几乎把一生的积蓄都花在了“古董字画”上,自己还不知道大部分是假冒伪劣。可悲在于,这伙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好喜欢,自认为掌握古玩古董知识,靠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还很自信,可是收藏是一门需要别人掌眼(鉴别之意)和自己长眼的特殊学问,而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好东西。所以,小藏小损大藏大损甚至倾家荡产也是很容易的事儿。我市目前的藏品市场问题不少,其中最大的顽疾当属保真难,近年发生的每一桩赝品案都是对这种现象的警示。
其实,这些自以为“老江湖”的藏家,已经远离了时代,也不知道今天收藏市场的变幻莫测和前途险恶,他们掌眼失策的悲剧在于,世界变化了,新的印刷工艺岂能是落伍于时代的“老江湖”能掌控的,现在的雅昌公司印制的书画作品,足以乱真,连一些非常专业的藏家也大呼上当。从事20多年书画收藏的老藏家根本都分辨不出来,居然在目前信誉最高的拍卖行买了几十万赝品。如今仿冒日本工艺的都已经落伍了,因为现在古董字画价格飞涨,造假形成产业链和流水线,极端专业化、科技化、工业化,加上是造假者、鉴定者和个别不良媒体沆瀣一气,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所以说掌眼不是业余藏家能够想象和驾驭的。中国艺术品易仿难辨又注入现代科技的力量,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仿家,说得也是这个道理。用业内的话说,专家的理论能打动人,行家的名声能忽悠人,玩家的经验能教育人,仿家的高科技介入却没有哪个搞收藏的能弄明白。
一位藏友,半生都在收藏古陶瓷和老字画,结果明眼人发现,一屋子古董几乎没有几件真品,最好的也是高仿品,这满屋的赝品“没有任何价值,全是垃圾”。然而,这位藏友却不愿意面对现实,还在做着捡漏的梦。按他的算计,他藏品的价值都有几千万了。友人告诉他后,老藏家镇静地说,没事的,假的也有处理方法,假的也叫艺术品,照样有接着的下家。齐白石的画哪怕是赝品,照样有人接盘。
谜团之三 “假买假藏,终有下家”毁灭了什么?
相对于造假高手,平日的古董商在哪里进货呢?这个交易血液的再生资源在哪里。其实,地摊上的假冒伪劣品都来自批发市场,最著名的就是北京潘家园,在那里上货,捡漏的真货偶尔也有,凤毛麟角,如是真货,价钱要得离谱,所以,这个流通领域,不是假的就是贵的,只有这两种选择。
还有收藏界的行规,买前你可以找任何人来掌眼,一旦交易,概不退换。这就意味着即使买了假货,也得忍着,找到适当的下家,把损失转嫁别人,一旦张扬出去,鸡飞蛋打,连本钱都没有了。所以,最后的终端是假货的利益呈现体。明知道是假货,只要粘上手,必须如此,形成“知假卖假,买假认假、等待下家,假买假藏,终有下家”的恶性循环。
老汪买了明代的屏风,化了数万元,后有高人点拨是赝品。老汪认为清代的赝品也是古董,北京请来某鉴宝节目的所谓专家,借助名头一炒,屏风“洗”成珍品,上了拍卖行,老汪刨去运作的花销,又赚了个沟满壕平。
孙炜买了一套红木家具,后来才知道不是古董,只是台湾制作的工艺品,他送到拍卖行,自己找朋友拍来,过了一年,拿着拍卖纪录再拍,一下就找到下家……
相对于屡被披露的假画仿造,瓷器玉器的造假则更为复杂,个人鉴定起来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来自名窑的藏品,掌眼的老藏家也没有用。有朋友知道一件从北京拍回来的古瓷,仿品卖出去十几件,真品还捏在原主手里。最令人无可奈何的是,买了仿品的想要鉴定真伪,还得拿回到景德镇让他们看!收藏的水有多深多浑,不是一般发烧友所能想象出来的,说白了,有人告诉你什么东西值钱就有什么东西找上你,有人教你怎么辨别真伪就有人怎么做套等着你。
盛世兴藏,真品为尊。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培养人文情操的重要活动。假古董的流行最终毁灭了这个市场的诚信。
谜团之四 竞拍古玩能避税?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如今,收藏已经成为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大军之中,是什么因素让这个市场出现让人难以置信的火爆和关注?经济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因素。由于法律上的缺陷,收藏古董古玩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幕后功能成为一些企业和买家的避税工具。
一般而言,只要在拍卖公司登记上企业名称和缴纳为数不多的保证金,企业就可以参与竞拍。竞拍成功后,拍卖公司会给企业一张服务业发票(我国当下没有专门的艺拍发票)。在企业最后做账的时候,藏品可以作为“经营设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不需要缴税。而“经营设施”年年折旧,最后折得所剩无几。但作为藏品本身,则被买家收藏,随行就市,身价飙升,既投资升值,又冲减税收。现行法律的滞后,对这样的“避税”方式也无可奈何。
照这样理解,“盛世兴藏”的意思就是“钱多了干什么?买东西。买了东西干什么?搁着。”中国大小艺术品拍卖公司有三十多家,世界之最,有很多拍卖一看就是用来洗钱的,但很难抓住他们的把柄。参与做局的拍卖行几乎是零风险。拍卖双方都要给12%的佣金,但是拍品真假一概不负责。收藏作为衡量盛世与否的标准未尝不可,若把原本好玩的东西变成了一味追求升值空间的全民性投资运动,那一定是个悲剧。因为收藏家是出于兴趣爱好在搞收藏,以投资为目的收藏较少,收藏家关注的热点应该是藏品的艺术属性,在经济价值的前提下,重要的是人文历史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
谜团之五 地方城市记忆,显示文化积淀还是急功近利?
近年来,哈尔滨古董收藏市场兴起“中东铁路热”和“老哈尔滨热”,显示文化积淀和招商引资,固然无可厚非,但从中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专业知识缺乏,盲目自信,价值利益驱使,却为这一地方文化蒙上阴影。
例如说,某某历史展馆里竟没有一件真正的关于这段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任何真正意义的文物书画,展出的都是道外地摊收来的破烂。这不仅是遗憾也是悲哀。这种盲目建馆的结果就是以次充好,不少从日本、长春、绥芬河、满洲里弄来的老物件都被说成是哈尔滨某个时期的文物,堂而皇之地进了各种名堂的展馆。还有人凭着一张老照片,为了商业目的编造自家祖上在城市开埠时的传奇,把原本属于故事会的轶闻传说,当成新闻、城史发表,误导读者,最好玩的是这个被编造的所谓开埠某行业传奇的受益者最后自己也信以为真了,到处讲述,成为圈内的笑柄……
哈尔滨太阳岛艺术馆馆长萧伟认为:现在,真正的收藏者越来越少,而纯粹为了经济利益的投资者和既收藏又投资的人比例越来越多。由于住房的改善,使得人们有空间放置藏品,他购买的油画就是因自己乔迁新居而购置的。他的展馆6年共来接待了10多万观众,他认为,他们馆收藏的都是真品,比如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哈尔滨本土作家、剧作家的作品原著和手稿,本土油画家的作品原稿,文物古董是穿越历史的见证,它的人文价值是城市的血肉肌理,是不可复制的,如果有人伪饰历史,编造历史,虚构传奇,那只是营销策划行为。
记者认为在城市的记忆中,参与伪饰历史的专家学者应该拷问自己的良知,在文物和古董面前,真相永远是真相,历史永远是历史。如果这种局面不加以控制,急功近利的建馆献礼,搞一些没有地气的象征符号的假文物留存,是没有文化生命力的,这样的馆建再多也没有意义。今天的收藏是为了给后世留下历史变迁的真实见证还是新的重重谜团?收藏到底为了什么?
这些年来,字画市场上行情火爆,造成字画价格的几何级增长,国画比油画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也比瓷器古董更容易保值变现。别的省市书画市场热都有大家名家作品出现,我省虽然也出现了卢禹舜、于志学这样全国知名的业内大家,可他们也先后去了北京,他们作品目前的价格是黑龙江省内最高的,但是站在全国来审视还是有差距,因为哈尔滨本地的消费能力不行,符合市场规律的高价位本地藏家接受不了,所以好的作品自然流到“北上港”拍卖。收藏家毛晓辉说,进出北上港拍卖会的有三类人:收藏者、投资者和收藏投资者,而在拍场上,几乎难见到哈尔滨人的影子。哈尔滨古董古玩市场明显显露出不理性不成熟状态。
本土市场的思考
曾经的精英收藏,在当下已变成如炒股票一样的全民狂欢。近年来,收藏人群和市场盲目扩大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从全国各地的专家鉴宝活动来看,民间收藏爱好者的积极性越高上当受骗的几率越大,并形成一个怪圈:收藏的人越多,赝品越多,赝品越多,收藏的人就越多。目睹那些藏家寻宝的疯狂,记者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原本与收藏无关的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呢,使他们勇于去买假、精心藏假以至于像传销一样扩大范围。是传说中那些收藏一日暴富的传奇,电视里那些鉴宝一路飙升的节目,还是拍卖场那些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价格呢?
收藏家毛晓辉说,按照国际通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消费行为就会进入转型,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古董古玩市场如果按正常渠道,是会发展起来。收藏的高回报高收益率也吸引了大量投资介入到这个市场。但是哈尔滨的市场很不成熟,所谓的各个门类的收藏协会跟其他行业协会不一样,没有固定的经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只是空壳一个,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给人鉴宝的所谓专家也都说不清来路,自己都没有整明白,还给别人掌眼,这个鉴定群体也被信任危机所质疑,所以所谓的市场只是泡沫经济的碎片而已。
(来源:中华古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