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罗中立《父亲》的背后:中国式的集体聪明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12-08  阅读次数:1063次

  

1-1-父亲创作手稿-1980


  文/和熊跳舞

  “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 1980年12月

  这里要说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作者一人完成,而是在特定的社会需求和艺术思潮中间,在潜在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下形成的。《父亲》如何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形象?这必须将其还原至历史的语境中方能见分晓。

    打通关

  有的作品还是借助旧的题目,但是画面的内容已经是田间地头常见的喂奶、休息。

  1977年,《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在北京和上海展出。作品(尤其是米勒的作品)纯朴真实的风格和高超的写实技巧使中国观众赞叹不已。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既是西方美术,也和中国建国以来美术创作的惯例,苏俄的宣传画以及德国科勒惠之的版画有某些相似之处,即没有脱离劳动普通人民大众的观赏趣味,更能满足普通观众解禁后近距离接触西方,对于西方美术带来的形式创新,在普通观众中也逐渐产生了广泛的欣赏群体。而值得注重的是,1978年开始文艺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开始了大讨论,是否是为人民服务成为代替政治品评艺术作品的新标准。虽然这一阶段的大型创作展览还没有抛弃诗意山水画和革命圣地山水画的面貌,但已经明显开始恢复六十年代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解,淡化了领袖人物的高大全形象。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95318698883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