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光“同性恋”画论看当今书画家“性无能”
墨涯/文
今夜无眠,继续拼“博”。
枕头低下还是孙光的那本《咸了,加点盐---孙光书画时代》一书,今晚翻阅已是N次。
“有些画家喜欢联合作画,所谓珠联璧合,其实这正是天大的笑话,有人问:他们不是同性恋吧,要么配合得这么好。”这段话是孙光在书中的论述,挺经典的。看了我还是乐得自己独自偷笑。
朋友说,你都“奔四”了,还小孩性格,雅嫩。其实人永远拥有一颗童趣的心态没有什么不好。
平时看书与看电视,动情了我会哭,开心了我会笑,挺自然的嘛,没有啥毛病,有毛病了是那些麻木的人,我总是这样认为的。
这不,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参观南方城市一个“当代青年书画家作品展”,展览会现场人头汹动,观者如潮,男女老少分布均衡。在场馆内,我走了一圈,听到一长者说:“真是好作品,是代表岭南青年书画家最高水平的一次展示”。
不知此长者何许人物,凭直觉,绝不是一般的书画家,不然绝不敢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
整个书画展的作品真的如那位长者说的那么好吗?
至少在我的俗眼、瞎眼里看不出什么好东东。
画山水的,几乎全部是黎雄才、关山月的模子;画荷花的是梁业鸿的样子;画红棉的是陈永镪的调子;画鸽子的是梁照堂的路子;写书法的是卢有光、陈景舒、曾景充的线子。
整个展览会展出的作品,都是岭南书画家代表人物的第二代复制品,有个性、具有个人面目的成熟作品廖廖无几。不过还好,有几幅作品在笔墨功夫上倒有尚涛、杨之光的影子,但从取材与表现手法上均有作者个人成熟的笔墨语言与思想情感,还算是几幅上好的佳作,其余均不足观。
当然,能借鉴是件好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妥当,古人、今人都可以学习,但不能克隆,照着葫芦画瓜。
虽然之前在天涯论坛里,本人曾有这样言论“当代书画家都是在复制前人,除非你能超越前人。不要因为学习了今人就不好,也不要因为学习古代了就入流了,更不要因为东拼西凑了把自己变成杂交水稻了就以为是自成风格了(因为成了杂交水稻就可以高产了)”等。这里所说到的“复制”,并非所说的“克隆”,指的是一种传承。学习别人,是学其精神与笔墨基础,是取其精华,弃其槽粕,而非克隆。
启功大师曾有语:似我者死。
好的书画作品意趣第一,技法次之。这里的意趣,间而言之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最佳流露,即个性的表现,因个性原自情感的浓缩,没有了情感,那来的生命力。
也许是时代的变迁,社会在不断发展,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也跟着加速,所以,克隆与抄袭最为快速,无须构思、酝酿、琢磨的辛苦,也省却“操练”的劳苦,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或者摸透了名家的“路数”就可以大量生产了。
这些书画家是最聪明的,自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还与时俱进呢。有难度就没有速度,有个性就没有“人”性,有“人”性就有钞票腥。。。
这也不奇怪,现如今许多书画廊都用印刷机了,把名家的作品通过扫描、反白,然后用宣纸批量印刷。印刷出来的线描与大致轮廓后,就请画家们按照原作上色彩,如果你不是亲眼目睹,看作品,你根本不相信那是印刷的。如果哪天你到画廊卖作品,画店老板问你10块卖不卖,肯定他们卖的全部是印刷品,因为他们根本不考虑你的劳力成本,更不用说是创作的智慧与作品艺术价值性了。
科技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一种毁灭。
可见现在二流、三流书画家是不需要讲个性的,如果再讲个性,不饿死才怪。
如此情况之下,书画家就逐步、逐步变成“性”无能了。
看来,书画“伟哥”开始热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