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第一届“流行书风展”,由于 石开先生的照顾,我得以和 石先生同住组委会为评委提供的有两张床的单间。也正是这个机缘,我才得以结识了很多“书坛”名人和后起之秀。这其中,就有一位:肖文飞。
由于我既不是参加大展的作品作者、也不是参加理论研讨会的论文作者。除了坐大巴和大家一起去今日美术馆看开幕式并观看展览之外,我一般都是在 石开先生的房间里休息并胡思乱想。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人前来“拜会” 石开先生。而这当中,没有肖文飞。
直到最后一个晚上,听说组委会举行晚宴,招待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评委和作品、论文作者。我一个人躺在本来属于 石开先生的床上休息并胡思乱想。忽然间接到 石开先生的电话,叫我下楼去吃饭。于是我下楼,懵懵懂懂地看到一群人围着好几张圆桌已经就座,其中有一位身材颀长、皮肤白皙、眉毛显眼得有如画龙点晴一般的年轻人进入了我的视线。这时候,听到刚刚结识的篆刻高手文雨浪介绍:我的好哥们:肖文飞,湖南岳阳同乡。刚刚考上了 王镛老师的研究生。
于是吃饭。席间,我开始和在座的新朋友们攀谈。在例行的敬酒中,当敬到肖文飞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矜持。
“也许是不熟悉吧?”我想:“或者就是傲慢?”
……
吃完饭,我就回楼上和 石开先生道别,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2003年下半年我开始上网并在“书法江湖”的“专题研究”板块做什么“版主”,这时候,有一篇书法论文《书法的三重节奏与当代“流行书风”》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望而知本文的作者的“整合能力”非常的强:逻辑细密而条理分明,文字清新而毫不学究,说理透彻而颇具创见。仔细一看,作者:肖文飞。于是我立即就想到了那个“文气”得似乎有一些矜持的、身材颀长而白皙的书生形象。
后来听文雨浪说到肖文飞的身世,说到肖文飞放弃家乡的美满生活毅然去北京求学的故事,就不由又一次增添了对肖文飞的兴趣:这么一个理性得能够写出那么严谨论文的书生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冲劲?!
后来又看到他的另外一篇文章:《从“乡村话语”到“城市话语”》,还是那么文字清新、那么条理分明、那么富于创见。
于是我就很想再次结识其人了,当然,也很想看看他的作品--是不是象他事实的文章和传说中的为人那么深心结想而又蕴含激情?
2005年六月的“流行书风展”应该是一个机会。此前,在 石开先生的支持下,我提议为“中国书法网”做一个“华山论剑”的网络交流活动,帮网友们书面采访一下王镛、石开、王澄、沃兴华四位先生,请他们回答网友们提出的问题。我想:这个时候,一定会遇到当时就已经身为《书法杂志》主要编辑的肖文飞并一定能看到他的作品。
可是,在展览上,肖文飞人倒是看到了几次,都在忙,没有机会深谈。于是看作品吧。
作品是擅长的行书,用笔用墨一如他的文章那样灵活机动而又沉稳矜持。以理性为基础,而时常会暴发出出人意料的渴笔苍茫。亦正如传说中的他的为人:理性当中时见感情的暴发。作品整体布局看似平和而条理分明,实则深沉圆劲而充满激情,这也正如他的文章。我想:这大概这就是典型的“文如其人”而又“人如其文”的主儿吧。
据说“物具万象”,那么,完整统一的物体是最难以理解也应该就是最难以预测的了。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前途无量,高深莫测的“人物”--肖文飞。
郁郁乎文哉,肖文飞!
(来源:徐飞的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