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评论家评杨之光的艺术(摘录)
发布者:yangzhiguang  发布时间:2011-10-14  阅读次数:3586次

■……早在50年代,杨之光的名字已为画界所熟悉。1954年,他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参加首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时他才24岁。1958年,他又创作《雪夜送饭》,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及荣誉奖状,此作也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他的作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59)、《浴日图》(1962)以及他为周立波篇小说《山乡巨变》、艾芜长篇小说《南行记》以及金敬迈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所作的插图(1963-1966),也都受到画界的注意。这位很有才气的青年画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折磨和迫害,是可想而知的,因为这场"大革命"是革文化人的命的。不得不委曲求全和逆来顺受的之光终于坚持下来了。70年代初期他又拿起画笔,画出了很有生气的《矿山新兵》(1971)、《自求恩》(1972)、《激扬文字》(1973,与鸥洋合作)。我想,假如杨之光在这时就终止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位置,也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文"杨之光和他人物画"(1995年)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他的艺术创造上的最突出特点是紧密联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现实,也反映出中国画人物画的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他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振兴民族文化使命感的画家,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一直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贯穿他艺术创造的主线。从年轻到晚年,他的艺术理想从未动摇,在他这一代画家群体中,他是坚持现实主义艺术信念最为坚定的一位,他的艺术也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个格风貌……。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作"杨之光捐赠作品集"序言 (2008年)

    ■……在杨之光四十多年的艺术追求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前人还在探索的,如何突破中国画的传统规范,融入西方的造型技巧,加强中国画表现力,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把西方水彩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运用到中国画的造型形式中去,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既有自己造型的光影流动,又有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笔法,融汇了中西艺术的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并使之不断完善成熟和有所创新。而且在晚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运用中国传统没骨写意法,融光影于彩墨的中国画没骨人体艺术,,他在中国画艺术上的创新模式和成就,走在了当代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发展的前列……。

  --摘自广州艺术博物院美术评论家李焕员文"突破传统规

    范,紧贴时代生活--杨之光的艺术成就"( 年)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杨之光的艺术成就,杨之光肯定是我们在叙述20世经纪中国绘画史的时候,必然要提到的那一类艺术家……。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伟铭文"论杨之光"(1995年)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的画家之一,他的成名之作"一辈子一回"早在50年代就已蜚声遐迩饮誉全国。1958年他创作的"雷夜送饭"又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金质奖章,使新中国的人物画在国际上初放光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对于当代传统中人物画的推陈出新起了积极作用而且也预示了我国传统的人物画,在表现新的时代和的我群众方面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马克文"融汇中

    西,以形写神--续杨之光的人物画"

    ■……在文革之前有四位画家对人物画的影响很大,这四位画家就是刘文西、方增先、黄胄和杨之光……。

    ……写画史我把握二条:一是个人成就,二是影响。影响大的画家,要画史上就占相当地位,我觉得这四大家之中,杨之光先生的影响最大……。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在"杨之光

  四十年回顾展研讨会"的发言(1995年)

  

    ■……杨之光是20世纪后期水墨人物画很突出的代表,一方面20世纪后期的中国水墨画与中国的突出特点--社会、政治和中国人的人生有密切的联系。艺术关心人生,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潮,在这一点上杨之光是杰出的代表,作品者是与社会,当时重大的社会现象,当时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与古代人物画也与徐悲鸿先生这一代人物画拉开了距离……。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在"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研讨会的发言"(1995年)

    ■ ……在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写意人物画家中,杨之光以其鲜的艺术个性而独树一帜……。

    ……杨之光以自己实干个性的艺术风格,实现了对既往人物画笔墨表现体的超越,这也是他在当代中国人物画领域自成一家的标志,我想他为"南国人物画之旗"是当之无愧的。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文"南国人物画之旗"(1995年)

    

    ■……整整一代人,在青壮年的岁月里,被超常劳动、超效应改造吞食着短促一生的黄金时刻。之光却依然能够"风筝不断线",始终默默打基础:素描和色彩、中国画和西画、理论和创作,书法、诗词和篆刻的基础--"画内功""画外功"的基础。攻克着、完善着以。四写"为核心的中国画造型体系。这需要多少才华、多少勤奋、多少毅力,更需要立多大的"远志"才能不畏"近难"、锲而不舍呵。整个20世纪整整一代人,在青壮年的岁月里,被超常劳动、超效应改造吞食着短促一生的黄金时刻。之光却依然能够"风筝不断线",始终默默打基础:素描和色彩、中国画和西画、理论和创作,书法、诗词和篆刻的基础--"画内功""画外功"的基础。攻克着、完善着以。四写"为核心的中国画造型体系。这需要多少才华、多少勤奋、多少毅力,更需要立多大的"远志"才能不畏"近难"、锲而不舍呵。整个20世纪,每当一次新旧交战之际,每当一次重大政治事件起落之际,中国画无不处在生死交界线上,人物画始终处在前沿与波涛起落的浪尖上。回过头来重新认识杨之光,他是一代艺术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他的成就无论巨细,都有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贵在取势,贵在不停歇地寻找"力"的支点。正因为重视打基础,所以"后劲"足--他跨南北、渡重洋、孜孜矻矻、苦心孤诣地求索84-94,近十年光景,在最佳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他终于突破了中西合壁--中西折衷--中西融合的单层双向模式,走出漩涡形"怪圈",踏上跨世纪的继承传统、超越传统;多层次、多方位、大时空、广视角、综合创新之途。一个热爱自己时代,尊重现实人物对象,具有个性风格和独特造诣的人物画艺术家脱颖而出。受到国际艺坛瞩目。……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孙美兰文"超越传

    . 统综合创新---人物画艺术家杨之光"

    ■ ……水墨革命与革命水墨,开始时还有所分离,但随着革命的进展,尤其到了新中国以后,就不得重合为同一时代的双重命题,在水墨革命的同时,从事革命水墨的创作。

    杨之光之水墨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代中发展起来的。……在水墨人物画领域,运用笔墨准确造型是一个难题,既要让笔墨具有魅力,又要恰到好处地描绘形体。这两者到了杨之光那,经过长年摸索,开始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仅仅有技法,尚不足以造就今天的杨之光。支撑杨之光的,是他从1954年到1999年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杨之光所创作的作品,是共和国发展的形象节点,与共和国同步,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艺术写照。……作为叙述性创作,最能反应杨之光之创作野心的,无过于以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为题材的创作。杨之光从1959年开始画《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1976年,居然画了四幅完整的变体画。如果再加上两幅半成品,前后竟达六稿之多。就一个题材创作有如此之多的变体画,而且前后十几年,画中人物几乎每个都有具体模特,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坛,我还没有见到第二例。不独水墨人物画,就算是油画领域,同一题材如此反复创作的,至今也没有。

    ……杨之光对水墨革命的贡献,在于他把写生这一技法提高到了自由的境界,是杨之光之所以成为杨之光的内在原因。杨之光之于写生,有几点重要原则是不得不予以强调的。其一是对物象外形的准确把握。由于素描基础扎实,训练勤奋,速写数量惊人,使得杨之光对客观物象,尤其对人物的造型,有着准确的判断。他笔下的人物肖像,基本上达到了形神一体的高度,既肖似又传神,为水墨画界所公认。其二是作画绝不描摹,无画不"写",把写意精神贯彻到底。这又使他笔下人物栩栩如生,丝毫也不板滞。这两点结合造成了杨之光作品特有的流畅与潇洒,非常人能比。表面看杨之光的画轻松自如,有形有笔有墨有……杨之光对水墨人物画技法的贡献几成定论,无须多辩。仅仅如此,杨之光对水墨革命的意义还是浅显。我以为杨之光的价值是,水墨效果是其表,对创作的情节研究与典型安排才是其里。……在创作中,对于杨之光来说,笔墨只是其表,把自己想象成导演,同时又想象成观众,则是其里。杨之光不断画变体画,就像一个严肃的导演,在想象的观众注视下,编演一场重大的戏剧。这样一种创作手法,不仅传统中国所无,同时代众多人物画家也难以企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之光不愧为当今水墨人物画界第一人。……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杨小彦文"杨之光:水墨革命与

    革命水墨---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情意纠结"(2009年)

    ■……杨之光是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的第一代新人物画家。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崭露头角,数十年来致力于新人物画的开拓和推进。而他更以一种创新悍将的气势,激励和鼓舞了无数的观众和青年画家。

    ……与时代同行,反映现实生活,一直贯穿于杨之光的艺术追求中,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创造的主线,也是他在艺术创造上信守不渝的基本理念。他恪守着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由于从题材、内容、心理情怀到语言形式均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前行的现实走向,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其作品也因而能在变革与创新中展现出个性风貌。……

    ---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梁江文:"与时代同行---杨之光简论"2009年

 

    ■……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实践中,创作了如《一辈子第一回》、《雪夜送饭》、《浴日图》、《难忘的岁月》、《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铭刻着时代生活鲜明印记的水墨人物画作品。

    ……徐悲鸿、蒋兆和借鉴西方写实绘画的造型手法,将光影、明暗、体积等等"语汇"引入水墨人物画的中西融合之路的延续和拓展。……

    与"徐、蒋变革"的不同之处在于,杨之光的新画法摆脱了素描加水墨的生硬作风,将西画的写实主义造型观念与手法和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他在"打通"与"衔接"上下了大功夫,他的新写实风格的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绘画"重意尚写"的精神传统心领神会、情有独衷。他因此而努力尝试用传统的书法用笔及没骨花鸟画技法来画人物。他在充分发挥笔墨线条的状物写实功能的同时,始终不忘表现线条的书法意味。…… 杨之光的新水墨人物画,沿徐、蒋之路所作的推进,其艺术史意义正在于对这一水墨性话语的不可言说性,也即水墨画的文化根性的寻觅与回归。……

  ---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皮道坚文:"从杨之光看中国文化的学习精神"(2009年)

    ■……杨之光的艺术历程是和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杨之光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个案,可以说他以两张作品标示出了自己风格相异的两个创作阶段,如果说前期《一辈子第一回》体现了建国17年来中国画在人物画方面的突破的话,那么"文革"十年期间创作的《矿山新兵》则是这个时期难得一见的在艺术史上能够立得住并能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冀少峰文"永远的攀登者"(2009年)

    ■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近六十年来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认为,杨之光在艺术上的成功,除了他在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从政治和艺术的高度,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文艺观念,认识到艺术在毛泽东时代的位置和作用,并积极努力地投身于其中。

    ……从艺术匹配政治观念,修正已有的艺术图式以符合主题的需要这一角度看,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无疑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这一作品能一举成名的原因。当然,在我看来,这一作品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为杨之光后来创作每一幅重大主题性作品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和思路,从而使他后来创作的《雪夜送饭》(1958)、《毛主席在农讲所》(1959)、《浴日图》(1962)、《红日照征途》(20世纪70年代)、《矿工新兵》(1971)、《激扬文字》(1973)等都能在毛泽东时代美术史上产生巨大影响。……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邹跃进文"观念---匹配与图式---修正--

    从《一辈子笫一回》看杨之光的艺术创作特征" (2009年)

    ■……无论是从杨之光先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来看,还是从《中国画人物画技法》一书的内容来看,这位艺术家尽管十分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即强调要从对象身上捕捉生动有趣的东西加以表现,以防止概念化、模式化的创作方法,但他从来都没有简单地用毛笔去画素描或画水彩,即全面地、机械地以西式写实法去改造中国画,而是机智地将客观对象转化为了具有独立审美趣味的笔墨结构。……因为杨之光先生学习的范围兼及书法、山水画、花鸟画、水彩、素描与速写,所以,当他后来进行"融西于中"的艺术探索时,既能根据写实的需要,创造性地提炼、重组或再创中国画的新表现程式,又能依据中国画媒材的特点,想办法将西方的明暗法、透视法、人体解剖法、水彩法等等加以水墨性的转换。恰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在他的人物画中,行草书般的笔划总是能集形状、色彩、笔墨于一身,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显得自由流畅、秀润苍茫,充分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空间。……也正是由于杨之光先生总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对象追求不同的笔墨表现,结果不仅每每出新,而且使得他创造的"杨氏画法"完全超出于历代人物画大师之外自立门户。杨之光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准确、自如、潇洒地表现人物的形体与神采时,能够充分发挥笔墨的特长,进而创造具有个人特点的笔墨表现程式。还没几个人与之比肩。难怪理论家李伟铭认为:"在徐悲鸿、蒋兆和等先驱者开创的写实主义人物画发展史上,杨先生是有效地推动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者。"……很明显,没有对传统中国画程式的熟练掌握,没有对西方写实绘画的深入研究,没有巧妙的融会贯通,没有对客观对象的切身感受与提炼,没有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绝然达不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鲁虹文"略论杨之光先生的艺术探索"(2009年)

    ■……杨之光对于水墨画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他努力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相结合,而且通过写意性的概括用笔,达到了一种融笔墨与造型于一体的新写实中国画。……杨之光对中国画中有关光与色的探索运用,使他避免了建立在长期素描基础上的学院写实绘画的严谨科学有余,生动活泼不足的弊病,在造型要求比较严谨的人物画中达到了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可以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杨之光对于中国水墨画的贡献,不仅在造型方面,更多的是他对于大写意水墨的探索,在于他对现代中国人物画从现实中来,又超越写实性的写生,达到抒情表现、……他反复探索水墨人物没骨画法,综合了他写生造型的准确和对写意水墨语言的自由发挥,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杨之光的艺术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不断革新的实验精神,正是我们时代重要的文化传统。……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殷双喜文"直面现实

    与水墨变革---杨之光的意义"(2009年)

    ■……《一辈子第一回》所获得的广泛赞誉奠定了杨之光在新中国美术领域中的地位,这个结果是有着充分缘由的。正如前面对于该画构思过程的分析,《一辈子第一回》建构的叙事模满足了意识形态的偏好,甚至在视场逻辑的组织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我可以把这种模式的特征简单归纳为:画种虽老,直指现实;人物虽少,事件很大;行为很小,意义深远;画中一人,画外万人。在远离50多年前的社会情境来重新评价这幅名作,话虽说得容易,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要在当时的情境中做到这些可绝非易事。在某种意义上,杨之光的创作与新中国艺术的紧密关系已经超越了美学或艺术的范畴,说到底,杨之光的重要性既在于他的画,更在于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去回顾新中国艺术的演化进程,这个进程不仅渗透了艺术行动者的个人选择,它还是总的外部社会条件作用在艺术领域中的结果。因此,我也非常认同杨小彦对杨之光先生所下的"其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中肯评语。 ……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冯原文"彩墨之光把现实照亮---

    从杨之光的成名作看现实主义的类型学"(2009年)

相关书画知识: 杨之光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021001815795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