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假“徐悲鸿画作”值七千万抽了专家脸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2328次

  中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280万人民币!这笔钱,可以买34辆玛莎拉蒂,或者2400平米北京市区的商品房,也可以,买一幅徐悲鸿油画。

  去年6月,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拍出7280万天价。但在昨天,中心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的部分学生联名声称,这幅油画是当年他们的习作。7280万,抢到的是旷世名作,还是废纸一张?

  “这是徐悲鸿的作品,还是我们的习作?”以此为题,昨天,中心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第一届的10位同学联名发出一封公开信,声称,一幅售价7000多万的“徐悲鸿油画”,其实只是当年这些中心美院孩子的习作。

  2010年6月,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该油画的拍卖信息被发布于多家网站,同时配发的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以及徐伯阳出示的“背书”,背书内容为:“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徐伯阳 2007年9月29日”

  公开信作者杨松林:这张画是我们中心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第二学年一个课题

  7280万元。这个价格,即便配上“徐悲鸿”的名字,还是让一位北京收藏圈的老行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再与我们确认。也正是这个价格,从昨天开始,竟然和“学生习作”四个字联系到了一起。究竟是徐悲鸿遗作还是美院学生习作?昨天深夜,新闻纵横辗转联系上了公开信作者之一,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杨松林。

  杨松林:这张画是我们中心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第二学年是1983年,我们是1982年开班的嘛,1983年第二学年有这么一个课题,时间大约是5月份吧,因为我们班一共30个学员嘛,分两个教室,这个课题是从廊坊请来的一个模特,形象啊、动作啊,这样的人物在这样一个绛红色的背景上可以画意,所以很多同学都认真去完成这个作业的,被很多人都画在纸上,班上大家印象很深,这个题材大家都很熟悉嘛。

  单凭回忆,“学生习作”之说似乎还不足以站稳脚跟。我们注重到,随公开信发布的,还有5幅与《人体蒋碧薇女士》类似的画作。这5幅油画,与拍出7280万的画作,显然出自同一场景,同一人物,不同的,仅仅是角度。杨松林说,尽管现在不能确定油画是哪一位同学所作,但画中模特的姿态他印象深刻,想要两次摆出同样的造型几乎不可能。

  杨松林:人体课题在摆的过程当中它不是那么偶然的,经过认真的叫模特做出不同的动作,哪个最适合于他,所以课题摆的过程不是一下就成的,大家印象是很深刻的,摆好了以后模特的动态是很协调的,而且这个人物是南方的小女孩,形象也很纯真,印象是比较深刻的一张画,我们的同学发现以后就打电话,让我察看一下,我看就很熟悉了,世界上画家的作品,非凡是徐悲鸿先生我们从来没见过他这样的作品。

  看到这篇报道,我先是打了个寒颤,继而就是笑不可支。打寒颤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七千多万买到的作画却是一位学习的习作,这七千多万的数目确实太大了,作为贫下中农儿子的我,我敢说从我祖父之祖父算起,我们家族所有人丁不吃不喝也许都挣不到这么多的钱(他们和我一样,都实在是太本分了);然而笑的原因,我自己却不是很明白的,也许只有所谓的专家和权威们才知道我笑到底是为何。反正我笑了,捧腹大笑,笑得肚子都痛了,笑得流出了眼泪。

  收藏名人字画本来是有钱的高雅之士,增添生活色彩,提升自己品味的事情,和平年代尤为盛行。有钱没品味的人,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作报告几乎总念错字的人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他们怎么会将花在包二奶养小三身上的钱花在看似不值一个字的字画身上呢?

  因为是名人字画,这是包含技术性的工作,故而给很多人创造了造福的机会。既然是名人字画,首先有一个条件必须满足,那就是名人,不是名人你就不可能创作出名人的字画的,即使是你比徐悲鸿还有才华,即使是你的作品比徐悲鸿的作品还有价值,那也不值一文;要么,就是你得得到所谓自视为专家,自视为权威人士,自视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的强力推荐,因为他们自视自己是专家了,是权威人士了,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之人了,他们就是中国的名人,既然乱七八糟的名人都说你的作品是名人字画了,那肯定是名人字画;假如这也不妥,那就只有一种屡试不爽的办法了——将你这一无名小卒的作品愣是让所谓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者做点儿处理,既然作者不是名人,那就将你拿掉换成名人可也。

  然而,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拍出7280万天价,却爆出是名不见经传的学生的习作,本人冥思苦想多时,也无法确定这属于上述原因中的那一种了。只是感觉莫名其妙的想笑,就像看小说一般。

  前不久,看到了关于秦二世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秦二世即位不久,有一天上朝时,时任宰相赵高拉来了一只鹿,他当着众大臣的面问秦二世,“陛下,请问此为何物?”赵高颇有兴致地说:“宰相以为我是弱智吗?这是一只鹿,我在皇家猎场见过的。”站在一边的赵高一脸严厉,“陛下,这明明是马,怎么是鹿呢?”秦二世愕然,目视众大臣,众大臣皆点头称宰相所言不假。

  到此,我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是,众所谓略知一二的收藏家收藏一件作品是先看作品的作者,还是注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呢?我看是前者的可能性大点,就拿徐悲鸿来说吧,徐悲鸿是大师,这一点在中国,在世界都是毋庸置疑的不争事实,既然专家们都说是徐悲鸿的作品了,那这幅不管是学生们平时练习的习作,还是有心之人的消遣之为,那都是值钱的了,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专家们认定为徐悲鸿所为的评价和推荐,专家们的意见是不会错的。在中国假如专家们都错了,那真是不敢想象,错的东西得有多少啊?

  其二是难道中国的所谓专家,所谓权威人士皆成了老眼昏花之辈,还是一时大意看走眼了呢?我相信不会的。因为对于价值七千多万的油画作品,仅采信某一个专家的意见和推荐绝对是不可能的,既然这样,那么某一个或者某两个看走了眼还能理解,假如众专家都看走了眼,我就不明白这其中到底隐藏什么不得而知的秘密了。难道是中国的专家们和权威人士的水平都下降了,还是正在学习绘画的学生们的水平都超越了他们,既然这样,那么专家和权威人士还何以自居,岂不知“在其位谋其政,有能者居之”吗?

  多么希望,中国少出现一些国宝造假、学术造假、文艺作品造假等丑剧闹剧,多出现几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啊?!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96470355987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