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该信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2740次
据《南方周末》报道,去年6月在北京九歌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指造假。中心美院首届(1982—1984)油画研修班的部分同学以公开信的形式,指出这幅油画是该班学生的人体油画课习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幅油画亮相拍场时,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出示的“背书”和合影,证实此画为“徐悲鸿真迹”。
国内书画鉴定向来是“两分天下”的格局:古代书画以专家意见为主,近现代书画作品则往往是“亲属说了算”。然而,随着书画市场作伪成风,种种利益链条暗中交错,专家和亲属的鉴定结果都在面临“信任危机”。对于藏家而言,书画鉴定到底该信谁?
由徐悲鸿长子徐伯阳出具“背书”的《人体蒋碧薇女士》被指造假。
作伪花样多,专家难防“截裱法”
近年来,近现代书画市场空前火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动辄拍出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天价。“造假、售假者都是逐利而为,谁的作品最抢手,仿他的赝品就最猖獗。”北京保利拍卖公司驻南京代表、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秘书长马辉告诉记者,古代书画可以通过碳14检测测纸龄,作伪难度相对较高,而年代较近的近现代书画就成了赝品横行的“重灾区”。一些造假者还会出钱收买作者亲属和鉴定专家,求得印章、题跋或鉴定证书,然后以真品身份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获取暴利。
闻名书画家庄希祖向记者透露,眼下的作伪者发明了一种新手段——“截裱法”。作伪者先拿一件真品去找专家鉴定,拿到专家写的题跋后再将真品截下,换一幅赝品和真题跋装裱在一起。这种“偷梁换柱”的作伪伎俩,让不少“唯专家论”的藏家着了道。
鉴定很复杂,亲属结论未必“权威”
一位资深书画鉴定专家告诉记者,书画作品的鉴定较为复杂,要综合考量纸龄、落款、印章、题跋、书画家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相比之下,古代书画主要以专家鉴定为准,而近现代书画作品因其创作时间并不久远,艺术家的亲属大都健在,作为与艺术家关系最亲密的人,他们给出的鉴定结果往往被视作权威结论。
然而,近年来屡屡传出的艺术家亲属、弟子虚假鉴定事件,让原本“最可信”的亲属鉴定变得不再权威。2008年底,南京书画界曝出“林散之长子林筱之称其父弟子在鉴定恩师作品时造假”的消息,在圈内引发不小的震动。据林筱之透露,很多人拿着仿林散之的伪作找到他,提出以出钱或合作之名让他题字,从而“以假乱真”。
专家认为,书画鉴定是一项专业技术,作者亲属提供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借鉴,若只是以他们的结论为准,难免会有些草率。“以徐悲鸿的作品为例,假如其亲属在现场看到艺术家创作,或是当年留下的家藏作品,那鉴定结果还算有根有据。但很多作品很可能是亲属不在场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创作的,这就很难评估到底是不是真迹。”
专家亲属频“打架”,藏家该信谁?
2005年3月,珠海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两位艺术家的后人在现场参观后,认定所有作品均是伪作。然而,两个月后,这批“假画”中黎雄才的12幅作品送到北京,多位权威专家鉴定后定为真迹,其中2幅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在近现代书画鉴定方面,艺术家亲属与专家“打架”的案例时有发生,对于藏家而言,书画鉴定到底该信谁?
“书画鉴定有自己的科学标准。无论是专家还是艺术家亲属,得出的结论都要言之成理,不能以亲疏关系来判定谁对谁错。”南京博物院一位鉴定专家告诉记者,书画鉴定可供参考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艺术家的作品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所谓横向研究,是把画家同一时期的作品拿来比较,而纵向是把同一画种或题材前后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两个方面的研究考量形成一个在学界达成共识的鉴定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做评判。”
该专家还提出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探索建立书画经纪人和艺术家数据库制度。“在欧美国家,稍有名气的画家都会有自己的作品数据库,一般是由第三方艺术机构来操作。像凡高、毕加索这样的大师,他们一生的画作数量和收藏地点都统计、记录得清清楚楚,根本没有造假的可能。”此外,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大都由专业艺术经纪人打理,经纪人不只是卖画,还要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一旦作品出了问题,他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