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王奇袭书画:天、地、人和谐大爱无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1580次

  

王奇袭的抽象书画作品


  

王奇袭(左二)与画友们交流书画


  

王奇袭的抽象书画作品


  闻名西方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野兽派色彩和音乐的灵感中,创作了以“构图”、“即兴”、“抒情”命名的作品,从而诞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读王奇袭大师的画,颇有西方抽象画派大师的风范,然而王奇袭的画却又打破了西方抽象画派的常规,它融入了天地宇宙,把大自然和中国的儒、释、道的灵感都表现在画中,表达着天、地、人和谐存在的大爱无疆。

  抽象艺术是灵魂和思维的艺术

  同王奇袭接触多了,感到他的思维很独特。他认为,抽象艺术的世界是缥缈的世界,是游离的捉摸不定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语言和生命深处的灵魂里的语言更为接近。因此当现实以精确的尺寸与标准让心与视线受禁锢,抽象艺术无边无际的漫游和没有围墙时空的感应,给现代人的审美提供了新的平台,激活着现代人的猎奇心和创新意识,人们愿意在抽象艺术提供的平台上,编织自己的美感网络,构筑独属于自己灵魂的色彩世界。

  实际上,具象艺术是经验艺术,是理性和逻辑艺术,人们的欣赏已经成为习惯,所以很少有审美障碍。而抽象艺术是非理性的,既无主题又无故事,完全要靠审美者自己的创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审美,因此抽象艺术对审美者要求非凡高。在色彩线条面前,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即是不同的思维。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是很难体会抽象艺术的奥秘的。

  在王奇袭看来,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抽象作为宇宙的原生态,诞生于人类之前。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世界。因此,在王奇袭的画中,天空、云层、电闪、水浪、岩缝、草茎、泥沼、叶脉、斑马纹、虎纹、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象、细胞、基因,瞳孔、肤色、指纹也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

  王奇袭的画大多是表现大自然和宇宙,他曾告诉笔者,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宇宙。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

  中国是抽象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世界架上的抽象绘画,是100年前从康定斯基开始的。在康定斯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抽象艺术”、“抽象画”这个词。但是,这并不表明在他之前,抽象符号、图案没有在世界上发生过。人类对太阳系的熟悉,只有几百年,可是太阳系存在了永恒的时间。同理,只能说人们熟悉架上抽象画是从康定斯基开始的,但是,人类的抽象文化和艺术创造,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王奇袭大师认为,宇宙原本就是抽象的。人类有抽象审美和抽象艺术创造的天赋。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抽象符号、抽象元素、抽象形式、抽象装饰、抽象审美比比皆是。从人类早期的涂鸦、彩陶纹饰、瓦罐图案、甲骨刻痕、青铜铸纹、服饰佩戴,到后来的庭院设计、山石摆设、斗拱窗格、缕衣绣品,篆刻书法、玩玉赏石,无不透露出生命和抽象审美交织、纠缠的渊源。中国人创造和欣赏抽象美的历史已经几千年。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抽象文化悠久历史的国家。王奇袭说:“没有西方抽象美术史,宇宙抽象依旧,人类抽象审美和抽象创造依旧。因此,即使我们不从西方美术史来熟悉和理解抽象艺术,而从宇宙的本原,从人的生命本质和天赋来熟悉抽象艺术,也能找到理解和解读抽象艺术的途径。”

  因此,在王奇袭的画中,充分运用中国画的艺术,工笔、泼墨、写意各种手法表现在一幅画中,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植物、天地表象无不融入在画中,展示着人与自然的亲和力。

  融合西方美术,发展“中国画”

  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续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钱松、陆俨少等人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还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

  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多元格局中,抽象绘画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长期扮演着“他者”的角色。文革时期如此,新潮时期如此,即使在今天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艺术情景中也同样如此。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抽象绘画的发展一直都有着一个西方抽象艺术的参照体系。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美术界开始从“文革美术”的窠臼中走出来,摆脱艺术服务于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逐渐恢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和重建艺术独立的本体价值。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伴随着“解放思想”而来的经济改革,必然面临在文化、艺术领域向西方学习的状况。正是在这个语境下,抽象绘画在中国的产生至少具有了双重的意义:一是可以恢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重塑艺术的本体价值。另一个是,由于西方抽象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义、个人主义和文化反叛精神,因此,抽象绘画在中国的出现从一开始也具有了渴望解放、呼唤自由的文化启蒙色彩。

  王奇袭就是当代众多抽象画家中杰出的人物,王奇袭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使命感。所以,他画自己心里想去表现的题材。他的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思想,关注人物、关爱人生的疾苦和追求,王奇袭填补了中国人与自然画的空白,开辟了人与自然画新的一代宗风。

  王奇袭的书画作品自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会期间,首次呈现在中外世人面前轰动整个画坛后,目前日本、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纷纷邀请王奇袭去办作品巡展。

  不久前,王奇袭在洛阳市博物馆举办个人公益画展,展出了他的《天外时空圣景》、《和谐大观》等20多幅作品,作品全部捐献给洛阳市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队。

  《中国国门时报》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0633878707886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