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书画家何劲松谈禅意书画收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2732次

  对于书画收藏爱好者来说,观摩各朝各代的字画,总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气韵与特征,汉代的严谨细腻、刚健质朴;唐代的灿烂恢宏、昂扬磅礴;宋代的精密不苟、形神兼备……收藏的价值,也正是不断地从这些流传后世的文明积淀之中,汲取到中国人不同时代活出来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书画界,中西融汇、百花齐放,无论是书画创作还是收藏市场都是一派繁荣,然而在浮华背后,人们却甚少关注书画作品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所幸的是在这其中,还有人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着中国书画最本质的根源,努力光复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他就是当代禅意书画学科创立者和理论奠基人何劲松。也许你不了解他和他的禅意书画,但是你一定有机会见到他的作品,从龙门石窟香山寺的“弥陀宝殿”匾,到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山门的“弥勒世界”匾,甚至在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书法作品中,都涌动着他的那一抹禅意。

  纵浪大化

  中国人讲究因缘际会,认为个体生命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宇宙自然生命,也就是纵浪大化。聆听何劲松步入书法天地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感叹,冥冥中似乎真的自有天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生长在大别山区一个平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附庸起传统文人的风雅来,只能说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

  何劲松生于安徽舒城的一个普通山村家庭,因为儿时顽皮,父母逼着他抄书临帖磨练心性,因此与书法结缘。在从小学到高中这段人生最重要的路程里,他的老师汪照亮对他影响颇深,“汪老师喜欢用毛笔书写教案,即便是英文也是如此,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979年,何劲松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在九朝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生活了4年后,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我在部队呆了3年,那时正好被分配到老山前线,在战火中从事宣传工作,那时的我已经非常热爱书法,也从未间断过书法临习。”

  “后来我考入了北京大学,我的授业恩师同时也是闻名书法家,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认真临摹各类书体。”那时何劲松还在北大组建了未名书画社,吸引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参加。随后他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日本东方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中日联合培养的哲学博士学位。这期间对佛教和道家著述的研究,加深了何劲松对书法奥妙的探求,他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日本留学时,他还加入了日本书协书道史学会,并发表了一篇题为《禅与书法艺术》的文章,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反响,并被译成韩文广泛流传。

  1991年,何劲松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与此同时,他专心探讨佛教与书画艺术的共性。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又创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并被选为主席。“对我而言,此时的书画已经由业余爱好上升为一门专业。”

  2000年,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何劲松正式提出了他琢磨了十几年的禅意书画理论,并设立课题,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了中国禅意书画第一人。大别山脉的朴实生活、军校的纪律严明、前线的战火纷飞、北大的学术氛围、日本的留学生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最终都融入他的禅意书画理论中。对此,何劲松笑言,“我走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重的路子!”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345793724060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