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艺术品收藏20年沉思录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2819次
郭庆祥 郭庆祥在收藏界被誉为一匹黑马,他的收藏实力与知名度,20年来随中国艺术品收藏一路飙升。
他的朋友杨宏这样介绍,1992年,还在搞家具生意的郭庆祥突发奇想,把家里的钱拿去买书画,被哥几个狠揍了一顿。用大连话说,就是这样一匹“发飙”的野马,从此创造出一系列收藏传奇。
1997年,他用38万元买入傅抱石的《二湘图》,2002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500万元出手;1998年,他以180万元买入一幅李可染画作,2002年在瀚海拍卖行以1000万元拍出;1997年,他在瀚海拍卖行买入徐悲鸿的《立马》,2003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380万元拍出。
在收藏界,郭庆祥还是有名的批评家、评论家,他每年发表大量学术文章,视觉独到,掷地有声。
588.75亿与177.06%
7月15日下午,郭庆祥一袭法国足球队12号队服,一双拖鞋,悠闲地坐在大连博览大酒店咖啡厅。他是有备而来,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他展示出两组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就有10%的资金流出;同时,我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资金净流入的现象。那么,全年市场增量资金是多少呢,规模约在700亿元以上。
接下来,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逐年递增,非凡是从2003年之后呈现明显增长。2003年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26.63亿元;2004年77.53亿元;2005年继续增幅,成交额156.21亿元;之后,艺术品市场走势平稳,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呈现井喷式爆增,2009年212.50亿元,同比增长158.80%;2010年588.75亿元,同比增长177.06%。
郭庆祥慨叹:“这些数据不是我造出来的,是一个叫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中国首个专门以研究国内外艺术市场动向为目标的学术机构推出的。它向世人说明,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空前的繁荣,空前的兴盛,甚至超越西方市常”
他话锋一转:“今天的艺术市场繁荣有虚假的成分,完全是投机者和拍卖行造成的假象。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是真正有情感熟悉的、有经济实力的收藏,这是真实的收藏价值。我亲自做过调查咨询,中国最有实力的企业家,他们不敢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是什么原因呢?聪明的企业家们的真实想法是,不像投机者所说的,头几年花几十万元买的一张画,今天被另外有实力的企业花几百万元买走了;更严重的是,花几百万元买的画,现在又被几千万甚至过亿元的企业买走了。这都是投机者在市场造成的假象。搞这种宣传,目的是证实艺术市仇爆冲天,来误导大家买他们没有艺术价值的一些画家的作品,或者更恶劣的就是赝品。对于这些问题,我跟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泛海集团的卢志强、万达集团的王健林等一些企业家都做过交流。”
刚巧,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文艺界存在政绩工程等十大恶俗,难出大师”。这让郭庆祥颇有同感,思想再次撞出火花,“艺术市场的浮躁非常严重,导致方向迷失,在这种环境下,也很难培养出好的收藏家。”
拍卖之水颇深
在郭庆祥看来,要理清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关系,首先应梳理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三者的关联性,看其是怎样融入、分配、平衡又制约的。
他认为,这三者的关系是社会及市场的供求关系,三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说白了,只有艺术家创作出好作品,收藏家才能收藏到有价值的好藏品,收藏才能卖出好价钱。可现实中,这三者的良性关系往往被扭曲颠倒了。
据郭庆祥回忆,1993年拍卖书画艺术品时,即使是最大的拍卖行,推出的《拍卖图录》也就是一本,顶多两本。现在再看,一场拍卖会,提供的《拍卖图录》往往有几十本,成箱装!张大千、齐白石的“真迹”满天飞啊!不用问,绝大多数拍品都是假的。就连乾隆的《石渠宝笈》记载的原本都有大量假画,何况以后人为造假的,谁还敢买?
假拍、拍假、做局、洗钱,在如今已成了资本新的游戏。北京有一家中等规模的拍卖行,2005年初拍出宋徽宗的《桃竹黄莺卷》,拍得6116万元人民币。但不久被证实,竞拍得主只向拍卖公司汇出了1500万元。庄家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炒作某位画家的作品或手中的其他拍品。这种“合作”的具体运作路线是:买家、卖家、拍卖行会事,先约定一个成交价,然后在拍卖场上抬高落槌价,这就叫假拍。雇佣“拍托”是假拍现场的公开秘密,实际上许多拍卖公司都有这种现象。
拍假更轻易理解。有报道披露,上海收藏家苏敏罗曾在一家闻名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以253万元的价格,拍得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结果被吴冠中研究机构及本人一致鉴定为假画。又如目前拍卖市场上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礼品画作品,95%以上都是赝品,还全部成交。作品不可能越拍越多,尤其在这个时代,假鉴定家可能比假画还多。
收藏家离不开拍卖行,通俗解释有点像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因为,先有购买,后有收藏。但是,在拍场上当受骗的买家不计其数。同样,在林风眠的作品拍卖中,有人公开展示的画家和作品的合影,事实上,居然是电脑合成的。
所谓做局,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在艺术圈找一个有一定知名度并且作品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一张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出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1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郭庆祥毫不客气地指出:“拍卖行征集和鉴定作品是否真正为藏家和市场负责?鉴于拍卖市场的乱局,真正有经验的藏家也只能在拍卖会上捡漏了。虽然这两年拍卖很红火,但是原因很复杂。拍卖行只图成交数量,对作品把关不严,即使繁荣也是虚假繁荣。”这是郭庆祥第N次重复这样的话。
|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