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谈“观”与中国艺术的精神传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1419次

  
    近代以来,能真正在思想/学术的层面讨论中国艺术的著作极为罕见,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奇耸挺拔,堪称其中之健者。尽管作为“新儒家”的徐复观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重新发现”孔子,反而把庄子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代表,但把庄子放回儒门,是南宋以来一直有的话头,对儒、道之辩过于拘执似可不必。令我警觉的毋宁说是,徐复观以康德解庄、以艺术解礼乐、以美与游戏解逍遥,站在“现代”艺术的基线内,为中国艺术传统“辩护”,似乎只是因为符合或不违碍“现代”艺术的最新潮流,中国艺术才有价值。儒者自应权宜行事,方便说法,但如此忘怀“现代”给中国艺术传统确立的位置----中国艺术归属于“古代”、“传统”,放弃“教化”的古意----人格和德性的养成,则所谓“中国艺术精神”,其价值如何能出于趣味、风格、自由、反抗等现代西方审美趣味的范围,如何能不流于对“现代”艺术原则的变相夸张?更严重地说,此种做法恐不过是自树新义,徒增惑乱,甚或将令“传统”与“现代”的价值俱化为乌有。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批评徐复观,而是想从另一个角度重提他当年提出的问题:假如中国艺术不仅只有历史的意义,而且也有其现在的、未来的意义,如何发现这意义的所在?由于“现代”与“西方”的紧密关系,这一问题似更应采用如下提法:

  假如中国艺术不仅只有中国的意义,而且也有其东方的、世界的意义,如何发现这意义的所在?

  若要在中国的艺术中发现其世界的意义,则须提供一个世界性的架构,就徐复观所主要围绕的中国绘画的主题而言,须提供一个可与“注视”相匹敌的世界性架构,不依不傍地回答:

  中国艺术是否也存在这样“看”的哲学?假如存在,是什么?假如不存在,为什么?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一“看”的哲学源出《周易》“观”卦的“我生之观”。我将以“看”与“听”、“触”、“味”等其他感觉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中国之“看”的运作,并在与注视逻辑的比较中,略述我的理由。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494400978088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