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贾方舟:吴冠中身家性命画图中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3059次

  第一流的艺术家在自身之外,一定有一些他必须臣服的东西,一种他必须交付的贡献自己的虔诚,以便赢得他的独特地位。

  ——TS·艾略特

  吴冠中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村家庭。后来虽然成为画家,却从没有抛掉农民的辛勤本色。他的外表也同样保留着这种本色:脸庞黝黑、皱纹满面、身影瘦削,全然是个劳动者的模样。吴冠中常戏称自己是“苦行僧”、“手艺人”,年年背着画箱“走江湖”,全不在乎衣衫整洁及外表的优雅与否。他画起画来,经常是整天不吃不喝,极度的专注投入。他外出写生可以几个月一身衣服穿到底,每每遭人误解。他曾经画过一幅自画像:“山高海深人瘦,饮食无时学走兽”,生动地勾勒出一个终年奔波于天南地北的艺术献身者的形象。

  确实,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吴冠中,作为一个画家,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对艺术的狂热与虔诚。正是靠着这种狂热与虔诚,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大师的艺术人生。

  通往巴黎的吴家港湾

  吴冠中原籍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吴冠中的家乡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如他所说,“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著我们的村子”。吴冠中家门前有一条河道,河水流到这里终止了,是终端也是起点,从这个起点可以通向闸口、宜兴、无锡、杭州、重庆,中国乃至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吴冠中就出生在这里,从这个人生起点上,乘著他姑爹的船走出水乡,一步步从乡镇到城市,比东方到西方……

  吴冠中的父亲吴爌北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起初在外乡玉祁教书,后往返到本村办学兼务农,学校就设在吴家祠堂。吴冠中上学,最初就是在父亲当校长的这所吴氏私立小学。

  吴冠中是长子,因家里子女多,生计艰难,又考虑到田地少,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因此父亲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将来出外谋生。吴冠中遵照父亲的意愿升学,但他却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乡间教员。他一路考试,升入县立鹅山小学、省立无锡师范、国立杭州艺专,而这一走,便再也退不回来。小学、中学、大学、留洋……从吴家门前那个小小的港湾一直走向巴黎——全世界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

  凡高曾说:“艺术就像是一条水声潺潺的溪河,把人带往港口”。吴冠中就是沿着这条艺术之河,一步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没有朱德群,就没有画家吴冠中”

  考取国立杭州艺专之前,在吴冠中的人生经历中,并无任何通往艺途的迹象 可寻。他既无学艺的优越环境,也不曾表现出这方面的非凡偏爱或天赋。一九三四年,读完无锡师范初中课程的吴冠中,没有正式升入师范,却考取了由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走上工业救国之路。

  只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在全省学生暑期军训中,他结识了国立杭州艺专的学生朱德群,从此引发对艺术的痴迷。他忽然间疯狂地爱上美术,并不听父亲的劝阻,一意孤行地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方面,由工业学校转入艺术专科学校。

  在这一转折中,年轻的吴冠中(当时只有十六岁)似乎显得有些轻率,至少在父亲看来是如此,而从就业的角度看,则更是如此。但吴冠中似乎中了魔法,完全不去顾及这些因素。在他的天性中一定有某种东西与艺术息息相通,否则就很难解释他这个忽然的改变。他似乎毫不犹疑,仿佛已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得见,便一往情深,终身相许。而构成这一转折的契机,就是结识了朱德群,正是朱德群,正是朱德群的“点化”,使他悟出“天机”,使他在小小年纪已知“天命”。因此,他在白首之后的今天,仍不无感慨地说:“没有朱德群,就没有画家吴冠中”。

  差不多与吴冠中同龄的朱德群,在杭州艺专业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后至台湾,一九五五年赴巴黎旅居至今,与先后留居巴黎的赵无极、熊秉明并称巴黎“三剑客”。朱德群的抽象油画深具水墨情韵,极富东方情调。在艺术取向上与吴冠中有着相近的追求,吴冠中视他为终生难得的知音。

  童年时代的艺术启蒙

  若说在吴冠中在熟悉失德群之前,与艺术不曾有过任何渊缘,那倒也不尽然,童年时代的吴冠中曾有幸接触过一位据说是远近闻名的画家缪祖尧,他是吴父的老朋友,一度在吴氏小学教书。吴冠中家里挂了一幅中堂,是吴冠中最早见过的艺术品,即出自缪祖尧之手。

  缪到吴氏小学以后就住在祠堂里,吴冠中经常到缪老师房间看他画画,开始触及绘画之美。吴冠中说:“缪老师什么都会画,画山水,画红艳艳的月季和牡丹,画樵夫和渔翁……我尤其喜欢缪老师画的大黑猫,他用烧饭锅底的黑炭画猫,猫非凡黑,两只眼睛黄而发亮,我进美术学院以后,还经常想起那黑锅灰画的猫,可惜再也没见过了”。在鹅山小学和无锡师范初中读书期间,吴冠中不曾回忆过与图画相关的童年经历,因此,与缪老师的这段交往,便是他最早的艺术体验和受过的艺术薰陶了。缪祖尧不仅给吴冠中幼小的心灵留下那“黑锅灰画的猫”,还有他用来作画的那间大画室:“缪老师住的厢房很大,窗口掩映着绿荫荫的芭蕉,一张大画案摆在窗口,真是窗明几净,清幽宜人;这是我一生中头一次见到的画室,始终难忘,我一辈子都向往有这么一间画室”。吴冠中虽然没有直接向缪祖尧学过画,然而这些童年记忆,与他日后的选择不无关系。七O年代吴冠中回乡,还专程到渔村看望垂垂老矣的缪老师,正是他,给了吴冠中最初的艺术启蒙。

  两位尊师——林风眠与潘天寿

  位于西子湖畔的国立杭州艺专,以浓郁的艺术气氛孕育着一代青年学子。青年时代的吴冠中如鱼得水,一头埋进这个自由的艺术天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再无反顾。

  国立杭州艺专成立于一九二八年,首任校长是刚从法国归来不久的林风眠,聘用的教师也几乎是清一色的留法学人:林文铮、吴大羽、蔡威廉、李超士、雷圭元、刘开渠、方千民……因此,从授课方式到教学观点,都深受法国美术院校的影响。图书馆里的画册及期刊也以法国为最多。学校一方面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取开放能度,一方面又十分严格地要求学生的基础练习(学生入校要先在附中学三年素描,然后才能正式进入专科学习)。吴冠中在这样一个素质高、思想开放、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里习画,对他的艺术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他能有机会较早接触到西方现代艺术,并且在习画伊始就深深地爱上了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卡索等诸位近代艺术大师,而这个先入为主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走向。进入八O年代以后,当大陆的中年画家(他们都是在与西方现代隔绝的环境中接受艺术教育)面临对外开放带来的知识更新的局面时,对于吴冠中则只是回顾和再熟悉罢了。二是杭州艺专在科系的设置上采取中西合璧的教育观点,这对吴冠中的影响同样深刻。

  对于融国画与西画为一体的措施,当时校方的艺术教育大纲曾作如下解释:

  “本校绘画系之异于各地者,即包括国画、西画于一系之中。我国一般人士多视国画与西画有截然不同的鸿沟,几若风马牛不相及,各地艺术学校亦公然承认这种见解,硬把绘画分为国画系与西画系,因此两系师生多不能互相了解而相轻,此诚为艺术界之不幸!我们假如要让僵化的国画适应社会脉动而另辟新途径,则研究国画者不宜忽视西画的贡献;同时,我们假如要令油画脱离西洋的陈式而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艺术,那么研究西画者亦不宜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

  若把吴冠中后来的艺术主张、所走的艺术道路两相对照,不难看出这个融中西于一体的教学理念,在他身上实践得何等彻底!

  当年国立杭州艺专的教学理念无疑源自于林风眠,林身为一校之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呈现在他的办校方针之中: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开放能度、严格学生的基础练习、纳国画与西画于一炉……这都是林风眠早期艺术理念的结晶(参见正中画局一九三五年出版的《绘画丛论》)。

  林风眠并不曾直接教过吴冠中,因此,林风眠给予吴冠中的影响,无宁说是这些教学理念带给他在基础与观念上根深柢固的影响。同时学习西画与国画,为学生时代的吴冠中带来终生受用不尽的好处。加以林风眠那种不结交权贵、处世淡泊、与世无争,一生只专注于艺术的高洁精神,更成为吴冠中向往和崇仰的楷模。可以说,林风眠是引导了吴冠中一生的精神导师,而吴冠中则是从人格精神到艺术学养全面继续了林风眠的后继者。

  在学生时代,深刻影响吴冠中的另一位导师是潘天寿。林风眠中西合一的教学主张,将吴冠中引领到潘师的门下,而潘天寿又为他“引见”了范宽、石涛、弘仁、八大……。吴冠中遵照潘师从临摹入手的教学主张,通过一系列临摹,从直观上深入了解与学习传统绘画,这在他一生的艺术道路上留下深刻影响。一九三九年,国画、西画分系以后,吴冠中在左右为难之中,虽然最后放弃了国画,选修西画,但“国画的因素却不断在我思想感情的深处发酵,并且随着岁月推移和学习积累,我愈来愈体会到,国画和西画虽工具不同,但在艺术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相关书画知识: 书画  评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5979747772217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