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8亿元天价拍品引发质疑四起,独立书画鉴定人王乃栋直指“要害” 夏和顺 下图《砥柱铭》中画圈的字放大后如上图,可清楚地看到右下角的一点有被刮掉的痕迹。 在黄庭坚其他作品真迹中,如上下两图画圈的字,右下角都是没有点的。 “九方皋相马不辨颜色公母,只识千里马。我鉴定书画也一样,主要依据书画本体,看书画艺术的风格和造诣。《砥柱铭》的根本问题是书体俗不可耐,不可能是黄庭坚的作品。”7月20日,独立书画鉴定人、闻名书法家王乃栋约见本报记者时说。 王乃栋先生7月1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已经断言《砥柱铭》的创作不会早于明代中期(见本报7月13日C3版《鉴藏周刊》)。此次他主动约见本报记者,对《砥柱铭》各处漏洞条分缕析,直指其要害。 2004年即判定其疑为伪作 日前,有消息指,国家拟再次使用优先购买权,将书法作品《砥柱铭》收归国有。而此前以4.368亿元天价购得此卷的买主始终未露真容。众多专家学者以求真务实为己任,纷纷站出来,指陈《砥柱铭》的各处疑点,王乃栋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乃栋从事书画鉴定、研究和教学数十年,一直十分关心黄庭坚的存世作品。他说标明黄庭坚存世作品有几十件,大多是假的,可靠的只有上海博物馆的《华严疏》、北京故宫的《诸上座》、台北故宫的《松风阁》和日本有邻馆的《李白忆旧游诗》等等屈指可数的几件。 2004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收录了《砥柱铭》的影印件,当时王乃栋读到后,即判定其疑为伪作。今年6月3日,《砥柱铭》原件在北京保利公司预展,王乃栋亲临现场观摩,更加坚定了自己早先的判定。 漏洞1:“玄”字不避讳 王乃栋认为,“玄”字不避讳是《砥柱铭》的致命漏洞。 从保利公司出版的《砥柱铭》图册上,可以明显看出“玄”字最后一点有明显被刮去的痕迹,王乃栋说,要提醒拥有者仔细检查原作,是否这一点曾被刮掉。 因为传说赵宋的先祖叫赵玄郎,宋真宗以后,两宋人写千字文,都要避讳“玄”字,或将“玄”写作“元”,或写“玄”字时故意省却一点,写“郎”字时也要少写一点。 王乃栋说,由这一点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一、这一点是谁写的?是黄本人?还是后人伪造书写?二、这一点是谁刮掉的,是黄本人?是伪造者?是收藏者或者其他人? 王乃栋告诉记者,在黄庭坚的作品中,所有“玄”字都是不带点的,他举《松风阁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五十弦”末笔不带点,上提圆润自然,黄庭坚诗稿中“玄”字也是不带点的。而《砥柱铭》中,“玄符仲尼之叹”句中的“玄”字,乍看是不带点的,而对照保利公司印刷的《砥柱铭》图册,“玄”字最后一点有明显的刮痕,痕迹与上句“无间然”的最后一点完全相似。 王乃栋推论,黄庭坚或宋人是不敢写这一点的,假如原作有点,即可断定它不是黄庭坚作品。那么,造假者既然能抹去这一点,就可能做到不露痕迹,为什么又要让我们看出这一痕迹呢?王乃栋解释,古代人做假一定要留破绽,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行规。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讲过,古人做假心虚,担心死后被阎王重罚,所以一定要做下记号,以便到阎王殿后为自己辩解。 鉴于《砥柱铭》中“玄”字加点,王乃栋说,我们可以判定它很可能是明人仿作,仿作者水平有限,没有宋人避讳“玄”的知识,或者故意留下一点以示赝品。但藏家中有高手,他(或他们)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设法抹去一点。还有一种可能,是清代康熙以后,藏家为避“爱新觉罗·玄烨”讳,才抹去“玄”字最后一点。 漏洞2:风格低俗 傅申认为,黄庭坚传世重要墨迹大多集中在其人生最后五六年间,《砥柱铭》卷填补了稍前一段(1094—1098)空白,其风格是用笔爽劲清新。但王乃栋说,黄庭坚的书法最讲笔法,最讲神韵,《砥柱铭》的根本问题是书体庸俗,因此可以判定非出自黄氏手笔。 王乃栋认为,书画鉴定分为本体鉴定和辅助鉴定两种方式,本体鉴定又可从风格和造诣两方面入手。风格是可以模拟的,因此单凭风格不足以为证。比如这幅《砥柱铭》,其风格与黄山谷颇为相似,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凭造诣来判定了,造诣到位的,水平高的才是真的,否则就是黄体字或临摹复制品,《砥柱铭》的造诣远远不及黄山谷,所以它是假的。 历史上闻名的大书画家,作品非一般人能够模拟,风格可仿,造诣绝对仿不到。黄山谷就是这样。比如有一幅《幽兰赋》,是明人仿黄山谷的,现代人以假乱真,把它印成字帖来卖,是一种典型的俗。《砥柱铭》的问题也是这样。傅申等人认为是其中年后风格的变化,但有一点他们无法辩驳:中年之后怎么会不如早年的《华严疏》那样笔法圆滑、神韵高雅呢? 黄庭坚的笔法非常具有特色,其点、捺、勾等都与众不同,比如其捺中锋圆、力度足,其勾圆润饱满,而《砥柱铭》明显不具备这些特点。王乃栋认为,九方皋相马只辨千里马,而不辨其颜色、性别,其实鉴定书画也是一样,需要一下子能够把握书法作品的本质属性。 漏洞3:错字频仍 《砥柱铭》正文82行407字,竟有十多处错字。第六行“六合同轨”的“轨”字中,“九”写成“丸”;“毕”下少写一横……最为典型的,是“礼”、“祝”二字,均多写一点,将“示”部写成“衣”部。 对此,傅申的解释是:唐代释大雅所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中,“祉”字从“衣”部,元代书法家杨维桢所写的“祝”字也有两点。傅申说:“杨维桢的‘铁崖体’,吾人尚可置啄,但王羲之既有此例,则山谷偶有此写法,即使是真的写错了,我们就不能答应他偶然失神写错了吗” 王乃栋指出:集字中有些字是拼凑的,如《圣教序》集字时就拼凑很多错字,所以集字不足为证。黄庭坚在哲宗时曾被召为“校书郎”,负责撰修“神宗实录”,以他的水平和职位,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礼”、“祝”写成“衣”部。由此可见,《砥柱铭》非黄庭坚所书。 漏洞4:语病露馅 《砥柱铭》没有年款,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但铭后有39行189字跋语,其中写道:“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随后又写道“可告郑公之事业者也”。魏征以敢谏著称,被封为郑国公,对这样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庭坚怎么会对其称呼发生错乱,一会称“魏公”,一会称“郑公”呢? 对照《黄庭坚全集》中《题魏郑公砥柱铭后》,与此段跋文大致相同,但多出数十字,且有“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的落款,要害是“全集”中的题跋对魏征的称呼统一为“魏郑公”。《砥柱铭》卷在此又露出马脚。 黄庭坚的第35世孙黄君受保利公司之邀参与《砥柱铭》,他断定此《砥柱铭》是黄庭坚所写四五幅《砥柱铭》中“唯一幸存于世的真迹原件”,对于上述马脚,黄君解释为:这幅《砥柱铭》书于绍圣四年(1097),书写时比较仓促,故多语病。黄庭坚官为宋代校书郎,“书写仓促,故多语病”不可能是他所为。 漏洞5:题跋有误 据称《砥柱铭》问世后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进入皇家收藏。《砥柱铭》卷后有藏家题跋多达26则,清楚地记录着此卷的流传轨迹,而傅申等鉴定其为真迹也很大程度上依据于此。 最被傅申等人津津乐道的是所谓“五则南宋人题跋”,对此王乃栋也有说法。王乃栋说,这五则题跋中最恶劣的是第一则,为隶书,但显然作者并不十分了解隶书法则,整个题跋看起来幼稚可笑,显然这位成就并不高的书法家是造假的直接参与者,如“在”字明显是错字,不可能是宋人所书。其余四则都是行楷,但从风格上看显然不是宋人所为,因为宋人所书行楷随意自由,而明人所书台阁体,规范工整。《砥柱铭》的这几则题跋,恰似明人所为。 漏洞6:印章疑云 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明显是石印,《砥柱铭》卷上盖有大量藏家印章,它们也被视为此卷为真迹的佐证。王乃栋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辩,因为宋代的印章与明代的印章风格完全不一样,宋代的印章主要是铜印、玉印、象牙印等,而明代石印才开始流行。《砥柱铭》卷中王厚之、贾似道的印章显得粗糙,显然是石印,应是明人所为。 《砥柱铭》卷末钤有朱文收藏印“秋壑图书”,被认为是南宋权相贾似道印章。傅申认为,由此可以证实至少贾似道看来此卷《砥柱铭》出于黄庭坚之手的亲笔真迹。但王乃栋指出,台北故宫《松风阁》卷上至少有6方贾似道可靠的印章,但没有这方“秋壑图书”,与之对照,即可见《砥柱铭》卷贾似道印章有可疑之处。此外,已有专家将此卷“秋壑图书”章与故宫藏《兰亭序》等公认名迹上贾似道“秋壑图书”章比照,发现明显不符,此卷图章系伪作。 漏洞7:文献置疑 王乃栋介绍,从目前把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张丑为著录《砥柱铭》第一人。张丑著《真迹目录》卷四载:“徐晋逸所收黄山谷行书魏征《砥柱铭》,后有公自跋极详,纸墨精好,笔法纵横。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也。”张丑的说法很有技巧,“详其结构,盖早年书”,但黄之早年作品并未存此目录。张丑还写道:“我明天顺间,为公裔孙询所购,一时题识者九人,而其名盖不甚著。北卷旧藏项子京家。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由此可见,张丑时代的《砥柱铭》,还没有王厚之、贾似道等人的题跋钤印,这可从另一方面印证其很可能为明人伪作。 而其最有意味的是最后一句话“其品尚在《经伏波神祠卷》真迹之下”,张丑认为《经伏波神祠卷》是黄庭坚真迹,而《砥柱铭》在其之下,可见并非真迹。 漏洞8:专家谜团 王乃栋认为现在很多鉴定专家并不神秘,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他对记者说:现在全世界真正的鉴定家只是极少数,老一代鉴定家水平也有局限,否则现在博物馆不会有那么多赝品。 王乃栋从事书法鉴定工作,对大陆及港台的鉴定专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砥柱铭》的成功拍卖,其中要害人物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指导委员傅申,他的鉴定论文被认为是判定《砥柱铭》为黄庭坚真迹的最直接证据。王乃栋说,傅申是台湾书法鉴定界的第一号人物,但他对《砥柱铭》的判定只是一家之言,是非自有公论。 漏洞9:有邻馆的反证 《砥柱铭》上世纪初从广东流入上海,不久流入日本,被私人博物馆——有邻馆收藏。有邻馆位于京都,由藤井善助创立于1926年,取《论语》中“德不孤,必有邻”之意。有邻馆藏有从殷周到晚清近4000年间大量中国艺术瑰宝,而其早年流出的怀素《食鱼帖》、米芾《研山帖》都是不太可靠的复制品或赝品。 在日本,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奉为圣人。有邻馆藏品分许多级别,“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为最高级别,如黄庭坚的另一件作品《李白忆旧游诗》与米芾的《虹县诗》即被视为镇馆之宝。 有邻馆从来不出手公认的真迹,只有对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品才会出手。怀素的《食鱼帖》和米芾的《研山帖》也是被怀疑对象,而《砥柱铭》能从有邻馆流出,就足以证实日本同行对此卷的真伪还没有定论。王乃栋说,假如我们把日本人抛弃的不可靠的东西当作宝贝,将受到日本人的耻笑,被视为偌大的神州无人。 王乃栋最后说,书画鉴定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握艺术风格和造诣的大方向,从书画艺术本体鉴定出发,留心观察,多比多看,自然能够抓住书画的本质属性,分辨出作品的神韵雅俗,从而判定真伪,对《砥柱铭》也应如此。 闻名书法研究者张传旭在《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将《砥柱铭》疑为伪作,傅申鉴定此卷时曾引用张传旭观点。7月15日,张传旭发出博文《砥柱铭:从疑伪到存疑》,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越来越多的专家熟悉到《砥柱铭》的不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