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增容”系“增加内容”这四个字的字面缩写,其意是指在(原本系)名家真迹作品中偷偷添加进少量冒充性笔墨的局部作伪招术。
此作伪方式的诱因抑或与当前书画市场上“约定俗成”的书画购藏“理念”有关。许多书画经营者或非专家型收藏人士,他们对某一件名家作品“好”与“不好”的评价往往是以画面内容的多与少及章法的满与空为衡量“标准”。如对于某人物画名家的作品,多数人都最好要收藏到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还要有充实具体的背景、题上大篇幅的款字;“最理想”的山水画似乎是画面除了有近景的大山坡与远景的几重山峰若干云朵外,还要再“配”以丛树、流水、楼宇、点景人物等等;“极品”花岛画似乎是花与鸟的多多宜善……。反正书画作品定价的“世俗规则”绝对是多胜于少、有比无强。因此便有作伪者在暗中玩弄出“增容”的把戏,那些人自以为只要将“伪”做得“合情合理”,成品就会“增值”而好销。
我数年前在浙江书画市场上看到过一件署名陆俨少的山水画,图1是该成品的局部(出于某种考虑特不刊载全图)。刚看此画时我并未发现什么问题,但当我目光再落到画上的点景人物处时,就不禁心中生疑。因为这个小小“山里人”的笔性与造型状态皆不具有专业级水准,像是一位“业余画家”的随意点画手迹。后来我无意中从一位原来曾经收藏过此画的收藏家那里了解到此画画面中原来并没有“人”的存在。因此我认定图1是一件署名陆俨少的被“添笔”疑伪作品就得到证实。也就是说该画多数内容是陆俨少亲笔,唯点景人物是赝迹。图2是陆俨少相近时期创作的有点景人物的山水画真迹局部,此画上的“策杖长者”着笔虽少,却有“曲尽其妙”之艺功,不会像图1上那样只是个平面的人形(另见图1局部),它较具比较的证据说服力。
鉴定有“增容”嫌疑的名家作品要害是要做到“面面俱到”。我们有些眼力很不错的鉴藏人有时就是因为马虎一下就上了当。由于“增容”的笔迹与“题材”都是掩藏在众真笔之中,不仔细观察就很能轻易被“混”过关。再者伪迹也一定是仿效被作伪作品的典型笔路来添加,它多多少少会近似于真迹的笔墨。这无疑对多数鉴定者都构成鉴定“风险”。所以说,我们不论鉴定暑名某名家的任何作品都不得不认认真真地将画面内的所有笔墨与结构做全面细致的检测与评估。我们每多花一秒时间去揣磨,也许就意味将减少好几分失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