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记者 张硕)今年4月底,《空山新雨——姜洪书法作品展》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著名学者、书法家姜洪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一百余幅书法作品在展览中亮相。展览在书法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姜洪在经济学家之外的另一个身份“书家姜洪”获得更多的认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曾评价姜洪“行草合一,书艺精湛”。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姜洪的书法作品在数十年的坚持下形成了一种对生活、对心灵的独白,让更多人对这位低调的书家充满了好奇。近日,姜洪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的专访,谈及自己研习书法数十年的心得与坚持。
姜洪作品
本着“纯艺术”的心态习书
4月的书法展在业内获得了不少赞誉,但此前姜洪一直低调研习书法,很少举办个人作品展。谈及个中原因,姜洪坦率地表示,“我长期从事经济、金融领域工作,这些都与书法没有什么关系。此外,当你担任一定的职务时,也无法区分你是在搞艺术,还是在利用你的影响力。如今,我的职务影响力没有了,我纯粹是在搞艺术,从内心来讲这样更好一些。展览也是对我几十年书法实践的一个回顾与检查。”
五岁即开始摹写颜真卿
多年来,姜洪坚持临摹各种书法碑帖,其间也有大量的书法创作。姜洪称,自己研习书法主要是受祖父影响,“祖父很长时间以写字谋生,在开封一带薄有书名。五岁时祖父为我开蒙,每天摹写颜真卿的《多宝塔》,临摹之后祖父都要圈点教诲。1973年我进入北大念书,北大图书馆的大量藏帖使我眼界大开,于是在北大学生宿舍我又开始了对碑帖的摹习,其中对赵孟頫的《梅花十绝》的临摹使我对用行草书来表现胸中逸气有了崭新的感受,并渐渐养成了学习工作之余书写诗文自娱的习惯。”
姜洪作品
孙过庭《书谱》与我有很大内洽
上世纪80年代,姜洪在高校讲授经济学的同时开始潜心钻研中国书法传统,他反复研习汉隶、魏碑名作,不知疲倦。“随着对北碑了解的深入,益发觉得唐法、宋意的伟大成就。记得持续几年遍临了颜真卿传世的法帖,其中《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着力最多。多年来,我总在思考,可否找到一种书体能最合于自己内在的认知,后来我发现孙过庭的《书谱》与我有很大的内洽。从此,我几乎天天心追手摹,现在仍沉浸在此间的幸福中。”
线条的千变万化创造了独立的意境
姜洪的书法作品从用笔用墨的酣饱,到笔势的鸾翔凤翥,再到整体的疏密得宜,计白当黑,都让旁人觉得颇为惊艳。姜洪认为,用笔在书写时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文字逻辑表现意思的同时,线条的千变万化又造出了与文字内容相联而又独立的意境。“写字之人,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境通过用墨、书体、笔势、技巧、布白让读者有所感,甚至在心境上再创造。如果说,有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
姜洪zuo'p
经济学家中的书法家
和姜洪相熟的朋友常常称他为“经济学家里书法写得最好的,书法家里最懂经济学的”。的确,姜洪的研究生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先生,在名师的指点下,姜洪的学术成果不断,并在1987年成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理事。
上世纪90年代,姜洪即在国内首倡以传统文化服务中国的现代化,两次召开研讨会,提出“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再批判。另外,姜洪还参与了“紧运行理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姜洪还独立提出了“利益主体”这个至今仍被沿用的经济学范畴。在新世纪,姜洪提出了世界经济双环流中国处于中枢的理论,并且组织了中国在亚非拉地区的跨国规划,对“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思想界亦享有一席之地
姜洪曾有任教三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职国家六部委(央行、国资局、财政部、审计署、国家行政学院、国开行、保监会)的经历……历任过处长、局长、秘书长,担任多个国家级智库的负责人,获有高级职称:教授、博导、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重要的还不是他的这些职位,而是他始终在中国思想界享有一席之地。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有三大研究小组,姜洪与社科院、团中央合作,成为中国国情与劳动就业研究组(简称就业组)的领导者。就业组在1982年报给国务院的《今后十八年我国就业的预测与对策》成为了相当一段时期国家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后来姜洪还成为了《公元2000年的中国》的国家级课题就业分报告的负责人和国务院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成员,《公元2000年的中国》这项报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嘉宾介绍
姜洪,1953年5月出生,国家行政学院原教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北京市政府参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现为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代表作为:《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产业变革的历程》(1986)、《中国企业行为论》(1991)、《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道路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