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谔 月下吹箫图轴
明 文徵明 行书轴
12月7日,由广州博物馆和济南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翰墨忆江南———济南市博物馆藏中国明代书画展》,在广州博物馆为广大市民展出包括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解缙、蓝瑛、周臣等明代名家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技法娴熟的60件书画精品。
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明代在沿袭宋元遗风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家与流派,为后人留下一批宝贵珍稀的传世之作。本次展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江南四大才子”中文徵明、祝枝山两人的书法作品。作为“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书法在明代中期独具特色,各领风骚。
其中,文徵明的自书七言律诗“行书轴”,以他最擅长的大字行书为主、夹杂草字,结体清俊秀雅,用笔娴熟苍劲,笔意稍纵,法度精严,是他的行书作品中的精品。这首诗描写的是他54岁,在北京任翰林待诏时上早朝的情景。他一生仕途之路坎坷,北京任职翰林待诏也成为他人生中唯一的做官经历。
不久,他辞官回归江南苏州,专注于书画创作。其时正逢江南经济异常繁荣之际,大批职业书法家涌入市场以卖书法作品为生,社会需求也增大。文徵明成为了当时字画售价最高的书画家之一,甚至还有人专门向他乞讨字画,然后售卖赚钱。
文徵明的好友祝枝山的书法作品“草书卷”,祝枝山的书法博采晋唐各家之长,以草书见长,晚年草书奔放雄健,自成风格。也是本次展览中最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文徵明狂草虽出色,但传世的草书作品仅有3件,分别作于43岁、50岁和51岁。有关学者推测,文徵明之所以极少写狂草作品,这与文、祝二人私交有关。虽然祝枝山比文徵明年长10岁,但是他们常在一起切磋书法,彼此相得益彰。由于祝枝山的狂草正如日天中,而文徵明性格温文尔雅、谦让随和,所以他故意少作狂草,以免和祝枝山在书法形式上碰撞。
本次展览中最为珍贵的绘画作品当属明朝宫廷画家王谔所绘的《月下吹箫》图轴。此图上方数峰耸立,山前明月高悬,下有突兀奇石,石间古树三株,叶色丹红。石旁高阁数间,一老者端坐阁前,凝神吹箫,二侍者立其后,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真,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画家以斧劈大笔画高山,工整的楼阁衬托出人物的悠闲自得。此画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局简括爽朗。舍全景而取一边角局部环境,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有如当代摄影术之匠心独具,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处,将“镜头”对准他所喜好的别致景色和人物加以剪裁,等待最传神一刻,“咔嚓”一下,将“美妙的瞬间”定格为永恒。
本次展览中,“广东第一大儒”陈献章的真迹也被专程送返故里,与明代书画名家董其昌、戴进,大清官海瑞等人的书画作品一同亮相广州市民眼前。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