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娟子作品
文/秋子
当下时代,书法痴迷者不断增多,非凡是七零后、八零后乃至九零后书家接踵涌现,新人辈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希望。青年书家燕子(李淑燕)、娟子(李淑娟)姐妹俩比翼齐飞于当代书坛,就让人欣喜不已。 燕子、娟子原籍甘肃会宁。姐妹俩都是“七零后”,从小受祖父熏陶,渐渐走上了书法道路。旭宇先生说,不得晋法,终归俗书。斯言虽见其偏,但对她们来说,则正以二王为尚,兼涉米芾、王铎等古贤大哲,努力成就自己的书艺追求。尤其是她们一起参加了中国书法院的培训学习以后,几近“千手观音”般地游猎于大量碑帖之中,师古法古,汲取营养,不仅楷书、行书和草书,在篆书、隶书等书体上也多有涉猎,同时学习篆刻、绘画及诗词创作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文化学养和自身修养。在书体风格的表达上,过去,燕子以行草书尥俏,娟子以行楷书兜风,只是各自的表现特点有所不同。但品读她们最近的书作,显然让人刮目,她们的路子更宽泛了,技法更成熟了,内涵更丰富了。正如姐妹俩在学书日记中所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收获很大,习书有了点新的体会和感悟,似乎找到了老师们经常讲的在结字和章法中的‘自然生发’的感觉,因势赋形,不是生搬硬套。通过正侧大小、粗细长短、收放开合和疏密虚实等各种造形元素的组合变化,呼应协调,就像沃(兴华)老师讲的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来把握整体的生命与节奏。所以,创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点。”